半個月後這位老教授將布朗醫生介紹給了張文文。布朗醫生是一個非常沉穩的醫生,棕色皮膚,身材略顯的矮小,尤其是和張文文站在一起更加顯得像是一個營養不良的醫生。
布朗醫生告訴張文文自己並不參加BIID患者的手術,他隻是一名中間人,負責確認患病者信息以及調查患者患病經曆,收款和儘可能規避法律風險。
布朗醫生說英語的時候口音很奇怪,張文文聽不出來他到底是什麼地方的口音,布朗卻笑著自己解釋說,“我是菲律賓人帶大的,爺爺是法國人,奶奶是葡萄牙人,媽媽則是南亞這邊的人,所以自己的英語發音異常豐富,和透過萬花筒看到的世界一樣璀璨多變。”
真是一個很會自娛自樂的醫生啊,張文文挺喜歡布朗醫生這種個性。
這樣的人倒是的確很適合成為中間人,他看上去那麼國際化,根本沒有任何偏見在他身上站得住腳。
布朗告訴張文文,BIID患者的手術評估非常難做,很多病患通過各種渠道找到我之後,仍然會因為各種原因延遲或者取消手術。
張文文非常理解地說:“畢竟是把正常發育完成的肢體破壞掉,這個過程又不是組裝玩具,可以拆了裝,裝了再拆,一個人要是把腿鋸掉了,就再也長不出第二條腿了呀。”
“倒不是這個原因,大部病患在找到我以前就已經發生過多次傷害自己的行為,你也許還不知道人在想要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能夠多麼不怕痛。”
張文文的確不知道,因為他自己就特彆怕痛。
“一些人是因為家庭的緣故,在妻子或者丈夫的勸說下,出於責任取消了手術,但是這其中有80%的患者幾個月或者一年後又會回來重新申請手術,有些是最終離婚了,有些是伴侶願意成全他們人生的完整性。
另外一些就是比較特殊的病患了,孩子,尤其是未成年孩子,根據劉易斯教授的研究,他認為孩子可能對自己的決定還沒有非常明確的認知,傾向於衝動的可能性更多一些,所以對於未成年人,在確診BIID這個過程中首先就要特彆謹慎,其次,手術一般也會延後到他們25歲以後,等到那個時候,如果他們依然想要進行手術,我這邊會儘量優先安排。”
“我聽說過有彆的方法可以改變這種病症,不知道你是不是了解。”張文文想起沐春說的,可以嘗試【厭惡療法】幫助患者去感受和經驗自己失去雙腿這件事是多麼讓人討厭的,從而減輕和改變他們執意要切除下肢的想法。
布朗搖搖頭,表示他隻是負責聯絡病人進行手術的,而且布朗壓低了聲音告訴張文文,這類手術始終是在法律邊緣的。
沒有醫生會在大醫院裡進行這類手術,他們做的事情,在某些地區的法律中是不被允許的。
張文文也明白雖然雙方簽好了協議,病人很清楚表示是出於自己的意願,但是這種手術,在醫院裡無論如何都是不被允許的吧。
北美那邊是這樣,知南附屬那邊一定也是如此,因為醫院手術終究是以疾病為中心的,雖然現在提倡以病者為中心,以人為中心,但畢竟截肢那麼大的手術是沒有辦法單純的說以人為中心的。
所以,中間人選擇的醫生在泰-國。
張文文還沒有見到醫生,但是他很快就會見到這一次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