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我和二哥一起去挖,多挖點回來,還去咱家坡地那挖,那的薺菜又多又嫩……”
說道挖薺菜,就想起坡地裡的雜草又該拔了吧!去年到今年,好像過的很快,一眨眼就過去了。
又覺得過的很慢,小田田都這麼大了。去年拔草的時候,小田田還在方氏的肚子裡呢!現在都會滿炕爬了,小嘴裡也會牙呀呀的冒話了。
“回來了。”
方氏上前把陳青給抱出來,看丈夫把背簍放下來。裡麵還有不少東西,嗔怪的說道,“又買啥東西了?這錢也不知道省著點花。”
陳青抱著自己的小包袱,麻溜的跑進西屋。剩下的事情由她爹應付,她就不上前找罵了。
陳二柱早習慣自己媳婦的脾氣,哪天不被罵幾句他還覺得難受呢!笑嘻嘻的提出肉,遞給方氏,“買點肉回來包餃子吃,家裡好長時間沒吃肉了。”
“又是青青讓買的?對不?你天天就慣著她吧,下次進城我和她一起去,看她敢不敢朝我要東西?”
陳二柱把背簍裡的白麵提出來,放進灶房。看著這小小的灶房,還四麵透風。想著手裡的事情還是要抓緊,等把廂房蓋好了,再蓋個好點的灶房。免得媳婦和閨女今年冬天再挨凍一回。
陳二柱想著出來就開始找二虎,“二虎呢,剩吃飯前這點時間再打點土磚出來。”
打土磚可是個辛苦活,陳二柱先從自家的坡地那挖點土回來,再用切刀把稻杆切的碎一點加進土裡。再加水把它們攪拌的粘稠一點,這個度要掌握好。不然怕土磚不成型,那可麻煩了。
土和碎稻杆攪拌好了,用手掰出一塊,多摔打一會兒,再把它放進準備好的模子裡,壓的和模子一樣大小。最後,再輕輕的脫模。
把成型的土磚坯子放在院子裡晾乾,這樣就行了。
方氏抱著小田田,這丫頭現在一天天大了,白天睡覺的時間越來越少。放炕上又怕掉地下去,出來就要給她抱在懷裡。
這會兒聽丈夫找二虎,抱著小田田就往院子裡去,“二虎撿柴火去了,你和青青回來之前他剛送了一捆柴火回來,這會估計才到山上,要不下午再打?”
“我一個人打吧,早點打出來,也好早點把房子蓋起來。”
方氏把小田田放在小床上,搬到院子裡。又喊了陳青一聲,“青青,你出來看下田田,我和你爹乾活呢。”
“唉!來了……”
她在屋裡也沒開始打絡子,而是把絲線拿出來整理了一下。她發現把絲線繞成小球球更方便,不容易亂。
這思路還是以前看人打毛衣學來的,毛線不都是繞成球球式的嘛!
學以致用,舉一反三,放在這裡也很適用的。
拿著絲線跑了出來,端了個板凳坐在小床邊上。邊看著田田邊繼續著手上的動作。
小田田坐在小床上,正抱著小手在啃著,啃的口水直流。還抽空對著陳青咿咿呀呀,那口水就不能看了。陳青哪還有空繞線啊!光顧著給她擦口水了。
“娘,你看田田,她咋那麼多口水啊!”
方氏頭都沒抬,手上拿著鐵鍬正忙著和泥呢,“沒事,估計是又長牙了,過幾天就好了。”
那就這樣給她流著,這脖子底下一會不就潮了,田田能好受啊!
一天給她多換幾件衣服,家裡也沒這條件呀!咋辦?
有了……
所以說啊,人還是要學著變通。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看她多聰明。遺憾的是沒人分享,隻能在心裡自己顯擺給自己看,真是太遺憾了。
言歸正傳,她先和方氏商量,“娘,你那細棉布給我點唄,就一點就夠了。”說著還用手指比劃著一點點的距離。
這下方氏的頭抬了起來,瞪了陳青一眼,“你又要乾啥?好好的打你的絡子就得了,又想糟踐我那點好布料是不?”
“真的就一點,我想給田田做個圍兜……”陳青用手在小田田身上比劃著,“你看,這樣係一下,再這樣係一下……”
陳青說完,就眨巴著眼睛看著方氏。方氏沉吟了一會兒,這樣係起來就不怕田田抓了。平時田田脖子那也墊個帕子,可這孩子喜歡扯東西。一放好,她就給扯下來了。根本就放不住帕子,隻能注意著給她多擦擦。
青青這主意確實好,也不知道這丫頭哪來那麼多主意。
“你能做不?炕櫃裡還有塊布頭,估計能夠做的,你要就去拿……”
作者有話要說: 晚上還有一更,估計要遲一點了。
打土磚那查了點資料,每個地方手法都不一樣。最後,問了家裡的老人,按照我們這的手法寫的。
地域不同,請勿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