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我跟繼紅過來找你,並不是想從你這裡占便宜的。我們是想把生意一點一點的做大做強,總讓你幫忙,不是長久之計。”
喬寶珠雖然沒有在供銷社做過事,卻也猜的出來孫繼剛嘴裡的那個‘勻’是個什麼做法。
自打她在農場食堂做了庫管之後,喬寶珠就明白了為啥有些人寧可做供銷社的售貨員也不願意進公社當乾部。
不管是食堂還是供銷社,每一批貨物入庫之前都要清點數量。一般來講,到貨數量一定會比訂貨數量多一些。
比如食堂來了一車大白菜,交貨單上寫的是一千噸大白菜,但實際上來的是一千一百噸大白菜。
多出來的這一百噸白菜,往往就被食堂經理、會計、庫管分了。
供銷社也一樣,孫繼紅為啥手頭這麼闊綽?
賬麵上寫的是100件的確良襯衫,實際上到手103件甚至105件。再上報有三五件瑕疵、三五件損耗,這五七八件的確良襯衫就歸售貨員自己所有。
轉手拿到外麵賣,掙的錢全進了售貨員腰包。
供銷社這個計劃經濟時代最耀眼的國民金字招牌,在改革開放之後,被市場經濟衝擊最嚴重,猶如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家接著一家關門。
這裡麵除了政策變化、經濟環境改變之外,內部管理製度混亂也是主要原因。
供銷社如今大有烈火烹油之勢,喬寶珠不相信孫繼剛看不出來。
不然,他也不會同意親妹妹做生意。
“寶珠妹子,你家住哪兒,在哪個單位上班?我看你文質彬彬的樣子,是不是老師啊?”
孫繼剛深深地看了一喬寶珠,想從她眼睛裡窺探出什麼。
“我娘家在南城,我下鄉去了青岩山農場,我男人在那邊的兵團
工作。”
喬寶珠說的挺模糊,還是讓孫繼剛想起了一個新聞。
“你是青岩山農場的知青啊,家還住在南城。哎,前陣子有個大新聞。南城有一家子抓了間諜,老頭老太太就住在南城,閨女在青岩山下鄉,嫁了營長。”
不等喬寶珠說話,孫繼紅揚著臉與有榮焉一臉得意:“二哥,報紙上說的英雄一家人就是寶珠一家子啊。”
孫繼剛一臉震驚的看著妹妹,不可置信的大喊:“不能吧?咋能這麼巧呢?”
孫繼紅見二哥不信,騰的一下站起來,走到牆角報刊架上翻了翻,找到了喬寶珠的那篇專訪。
獻寶似的將報紙遞給孫繼剛:“二哥,你好好看看報紙上的照片。”
孫繼剛拿過報紙,目光在報紙跟喬寶珠臉上來回看了好幾遍。
“哎呀,寶珠妹子,真的是你啊。我就說看你麵相咋那麼熟悉,哎呀哎呀,原來在報紙上見過你。”
孫繼剛心裡麵還是對喬寶珠有幾分警惕懷疑的,發現喬寶珠就是報紙上宣傳的抓間諜的女英雄之後,所有疑慮全消失了。
“哈哈哈哈,沒想到啊,報紙上的英雄竟然是我家小妹的朋友。”
“寶珠妹子,你放心,二哥一定儘心儘力的照顧好咱家這個買賣。我馬上就聯係毛紡廠業務經理,讓他把最新款最好的麵料送過來。”
孫繼剛一改剛才的懶怠推脫,抓起辦公桌上的電話聯係廠家。
前後變臉的速度,讓喬寶珠瞠目結舌。
還真是,金碑銀碑不如好口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