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都用心(1 / 2)

從“茅廁”回來後,在院裡洗了手,趙玥走回屋裡。

方淑芬正在用一支小掃帚,把土炕上鋪著的草席掃了一遍。接著,她就把炕角的被褥打開鋪好。

看著母親,趙玥建議著說:“媽,我看報紙上登過,現在都在做沼氣池。做了那個,不僅上廁所更加清潔,做飯也可以用沼氣,不再大量使用柴草、煤炭了。”

“好像聽說過,好肯定是好。”方淑芬一邊清理,一邊不在意地說著,“可咱村裡沒有一家做那個,應該是太麻煩了。”

“哪有不麻煩的事呢?”趙玥說著,脫掉了鞋子上炕。

趴在褥子上,她看著母親說:“我們家先做上!”

方淑芬躺在女兒的身邊,看著她黑亮的大眼睛,不禁愛憐地抬手撫摸了一下她的小臉蛋。

“玥玥真是咱家的寶貝,媽信你的。”方淑芬說著,伸手拉滅了電燈繩。

黑暗中,趙玥喃喃地說:“咱們會越來越好,很快好起來的。”說完,她再調動意念,為幾個哥哥打架受的傷治療一下。

“媽信你。”方淑芬給女兒搭好被子,輕輕地拍著她的小肩膀,再心疼地說,“我的寶貝,不要太操心。太操心的女人,隻能累自己。”

話沒說完,她就聽到女兒發出了均勻的熟睡聲。

心情好,吃得好,睡得香甜。一家人安心酣睡,耳中逐漸傳來村子裡,遠近各處的雄雞啼鳴。

家裡有個鬨鐘,可早就壞了,並沒人拿去鐘表攤鋪修理。

農村人聽著雄雞在不同時間段的啼鳴,甚至比親眼去看鬨鐘的時針、分針,還能敏感地覺察到時間的變化。

雄雞叫了兩遍,方淑芬自知大約是早上五點左右了,就起身下炕,為一家人熬粥、蒸窩頭。

其他人逐漸都起床盥洗後,也幫著她做些輔助的活兒。

灶台上的柴鍋裡,接連冒出熱氣,老四趙德用一把大鐵勺子,不停地攪合著玉米碴粥。

看看即將煮熟,他從一個廢物再利用的罐頭瓶裡,倒出一點堿麵在手心,隨後就撒入了柴鍋中。

此時的農村,以環保觀念來說,應該是綠色環境倡導者,夢想的時代。

出於節儉,以及物質匱乏等原因,此時的農村裡,幾乎沒有真正的垃圾產生,都可以找到廢棄物對應的再利用方式。

人畜糞便,可以漚肥;菜幫菜葉,可以切碎喂豬喂雞;完好的玻璃瓶,肯定要裝些佐料等物品;碎玻璃、小鐵塊、豬毛、碎布頭,以及吃剩下的大骨頭等等,也要攢起來,去賣給公社的廢品回收站。

塑料袋這個既方便大眾,又令所有人苦惱的白色垃圾。出現在永樂村,並得到大範圍使用,大概還要等上十幾年之久。

此時的村民們,更不用像是城裡人買菜時,拎個布袋子、塑料編織籃那樣講究。布料,即便是布頭都是打補丁必要的,肯定不能亂用。

因此,村裡人買菜的家夥什,也極其環保:村姑村婦們胳膊肘上挎著的,是荊條編的大小不等的小籃子。

趙德取了堿麵,把罐頭瓶子放回窗台上後,就繼續用鐵勺子攪合著鍋裡的粥。

手裡忙著,他嘴上喊著:“玥玥,起床吃飯上學了!”

“起來啦!”

一聲清脆的,帶著笑意的回話,響在趙德的耳邊。

他扭頭看去,嗬嗬地笑了:“快洗臉刷牙,我們上學都彆遲到。”

Tip:收藏+分享戴著空間回八零,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