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彆著沒用的急(1 / 2)

不管是家境困難還是學習困難,總之,再難也要讓家裡出個大學生!

趙玥看著四哥趙德,語氣裡既是鼓勵,又帶著必然的堅定:“四哥,你肯定能考上高中!然後再繼續進學!”

趙德“嗯嗯”地認可,其他家人卻都不忍再聽,各自忙碌自己的事。

上了高中,高二開始分文理班。再於高三的七月份,參加競爭慘烈的高考。彆說純正大學,就按籠統的統計,能夠考入大專院校的高中生的比例,多年也是維持在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之間。

這樣激烈的“千軍萬馬擠獨木橋”、“鯉魚跳龍門”式的競爭場麵,將會持續到九十年代中期,才因為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專院校擴招之後,得以逐步改變。

方淑芬默不作聲地洗著菜,終於忍不住抬手擦了一下眼角。

趙德見到媽媽這個樣子,也知道按現在家裡的狀況,即便自己考上了大學,恐怕得來的也不是喜悅,而是憂傷。

老大趙剛暗呼口氣,拍了拍呆站著的趙德的肩膀:“老四,彆管彆的,能學得好,就先努力學。以後的事,以後再說!”

老二趙強慨歎一聲,走去一邊拍打著身上的塵土,嘴裡說著:“是啊,先不說彆的,先好好學,考上高中!”

老四趙德為人和善,注意力也就比較集中。他現在的學習成績和同學相比,雖說算不得很優秀,可他韌勁卻很足。

老師看到他這個樣子,嘴上偶爾說他腦筋轉得慢,心裡倒也先是稱讚他這股不服輸的勁頭。

想到這裡,趙德仍然帶著倔勁說:“我一定好好學!”

方淑芬對他笑笑,就端著菜盆走回了屋裡。

看著妻子的臉色有點黯然,趙永水不禁發問。大致聽了妻子無奈地敘述,他歎氣之後,就先小聲說著:“先看看吧,老四再努力,彆的同學肯定也是。”

聽著丈夫的話,方淑芬不禁來了氣。她把菜盆“咚”的一聲放在切菜桌子上,不滿地說:“我們老四怎麼了?比誰差了?”

趙永水連忙示意她低聲,不要讓孩子們聽到,以免傷了他們的銳氣。

隨後,他歎口氣後,再無奈地說:“錢是王八蛋,沒它啥都不轉!”

為人父母,隻要是心智正常的,都想為孩子們儘可能創造更好的條件。最起碼,也要儘所有努力,保證孩子的正常需求。

可是學業的事,就不是吃喝穿那樣簡單的事了。

學習的困難,一級一級地跳上去,對於普通農民家庭的子弟而言,的確是如登天之難。

這裡麵,首先就是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與教導方式,造成學生學習不得法,更還動力不足;

其次,對於初中就要開始收取的每學期幾塊錢的學費,農民家庭即便負擔得起,也會因為覺得自己孩子成績一般,而失去對孩子繼續進學的鼓勵,轉而為勸說,甚至作主給孩子辦理退學;

最後,苦拚到到高三參加了高考的農民子弟,大多因為家庭困難的原因,想要進去師範、醫護、軍校這樣可以全包學費,更還能夠拿到補貼的學校。因為這個原因,這些學校即便招生分數不算高,可報考人數過多,也不能都進去。

也有高考時滿是傲氣的,考上了頂尖大學。隨著敲鑼打鼓送來招生通知,考生及其家長們,大多都是抱頭痛哭。悲喜交加的原因很簡單:考上了是榮譽,是對自己能力的認可。生活費卻無來源,總不能不吃飯吧?因此沒有去報道,甚至借來路費去報道了,再哭著轉回農村的,也大有人在。

夫妻倆一邊暗歎著,一邊忙碌一家人的飯食。

老大趙剛說要幫忙,方淑芬想起來說:“老大,你們把西邊那套屋子收拾出來。那邊也是三間屋,也有東西間。現在玥玥大了,我先讓她單獨住在西屋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