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水說著,就要帶著孩子們回家,卻見老二趙強站著不動身。
“雞場還得看著。”老二趙強說,“你們回去吧,等會給我送點過來就行。”
趙玥上前拉住他的手:“現在都過年回家了。彆說好人家,就是小偷也不會出來啦!讓虎子帶著那幾條狗看雞場就行!”
說完,她再撫摸一下虎子的腦袋。虎子低吠一聲,搖了搖尾巴。
趙永水看在眼裡,不禁大笑起來:“走,一起回家過年!記著到時候過來喂雞就行了。”
“哎!”幾個孩子答應一聲,笑嗬嗬地跟著他走出雞場。把雞場大門關好,趙玥再對山溝裡的虎子喊了一聲:“辛苦你啦!”
虎子隔著大門,對她吠叫幾聲,就威武地蹲在了地上。
一家人衝虎子豎起大拇指稱讚後,就再去沙場找來老大趙剛和老三趙義。
趙永水拉著趙玥,身邊跟著幾個兒子,一起大步流星地走回家中。
方淑芬和趙霞已經做得了一摞烙餅,炒了一大盤子雞蛋,還有一鍋豬肉燉粉條。
兄弟們見到大姐趙霞回來,又是圍著她說笑不斷。
熱鬨過後,一家人坐下來,圍著方桌吃飯。
“先湊合把午飯吃了!下午賣豬買肉,咱們再好好做幾個菜!”方淑芬一邊吃,一邊對幾個孩子說。
“不用賣豬!”趙永水輕鬆地說著,“自己留著吃!”
往常,趙家每年也都養一頭豬。從開春養到春節前,一頭小豬就長成了一百多斤,小二百斤的大豬。
中間為什麼相差這麼大的分量呢?
不是因為喂養的不夠精細,照顧不周。而是因為喂豬的飼料,除了到河邊或者野地裡割一些豬草回來喂以外,更多的還是要用糧食——人吃剩下的飯菜,熬成泔水喂豬。
遇到好年景,家裡留下的糧食多一些,豬圈裡的豬自然也就吃得好一些,長得快一些;
遇到一般,甚至是壞的年景,家裡的糧食就很緊張。尤其是幾個兒子逐漸長大,飯量也是與年齡、個頭比著,“起頭並進”!這樣一來,人的口糧都不足,豬圈裡的豬,也就隻能多吃豬草而長得慢了。
不管是一百二三十斤,還是一百七八十斤,每到春節前,趙家總是要把豬圈騰空,賣掉裡麵的那頭豬的。
為什麼呢?過大年總要吃點好的。自家要吃,也要請客。人來人往地走動串親戚,也可以拎上二斤豬肉給人家。
當然,整頭豬都留著吃肉也是不行的。每次都是留下一半,賣出一半。
賣出一半的那些錢,或者還債,或者攢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現在一家人圍著桌子吃飯,聽到趙永水“大義凜然”地說留下整頭豬,都覺得很是意外。
稍微安靜之後,老大趙剛率先放下筷子,為父親鼓起掌來。
其他幾個兄弟見狀,也就都明白了:今年非比往年!今年隻用了大半年的時間,趙家就從所處村子中明裡暗裡的地位,一直到日常的飲食用度,再到成為村民們人人羨慕的致富帶頭人,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並不為過。
趙霞原本也是暗地裡帶了攢下來的幾十元錢,準備過節回來交給父母。此時眼見父親和兄弟們,都是精神煥發、氣勢昂揚的狀態,她也眼裡含淚著,為家人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連連鼓掌。
趙玥更是笑嘻嘻地看著大家,拍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