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高照,可冬日的寒風卻很大。
趙永水騎著自行車,奮力地踩著車蹬。不時遇到熟識的村民打招呼:“這兩口子真親密!這是去哪兒啊?”
趙永水隻覺寒風撲麵,也就不再張嘴。
方淑芬隻好不好意思地笑著回應:“提前串個親戚。”
“真積極!”村民們相繼說著。
不積極怎麼行?那麼好的兒媳婦,要是被彆人搶了先,那可不行!
兩口子急匆匆地騎了八九裡地,來到了大河村。
事先托人告知了齊媒婆,可趙永水夫婦並不知道她的具體住處,隻好下來自行車詢問。
一邊打聽,一邊到了齊媒婆家,趙永水站在院外大喊一聲:“齊大姐在家嗎?”
裡麵立即回應一聲“在!誰啊?”
趙永水轉頭對妻子低聲說:“等著咱們呢!”
方淑芬點點頭,還沒說話,就見到院裡走出一個,梳著垂頸短發的中年女人。
“您二位是,”那女人遲疑地問。
“哦,我是永樂村的趙永水,這是我媳婦兒方淑芬。”趙永水對著女人點點頭,介紹著說。
已經看見這夫婦手中的各樣禮物,齊媒婆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線。
她連忙伸手,做著邀請的姿勢:“哦,歡迎,歡迎。我就是齊玉蓮!”
略作寒暄,趙永水夫婦跟著齊玉蓮進了院子。
農村住戶的家,格局都是一模一樣的。院子裡幾棵樹,一塊小菜地,一個豬圈,一個雞窩,然後就是正屋那三間房。
把自行車支在院子裡,趙永水和方淑芬把帶的禮物拎在手裡,再跟著齊玉蓮進了屋。
屋子內部的格局,也都是一樣的:西屋、堂屋、東屋。
這個時代的屋內家具,也就是板櫃的大小區彆,顏色大多都是暗紅色。
齊玉蓮邀請二人坐在炕邊,再笑著說:“是為周各莊周全禮家的大丫頭的事吧?”
見對方直接挑明,趙永水一時沒想起應該怎麼說合適。方淑芬搶先說:“嗯嗯,齊大姐真是痛快人,有話明說。”
齊玉蓮一邊倒茶,一邊回應:“嗐,都是爽快人,這事是好事,也沒必要繞彎子。”
趙永水夫婦說著“就是”,再把手裡的禮物或者放在板櫃上,或者放在炕桌上。
把兩杯茶放在炕桌上,齊玉蓮帶著狐疑的神色,指著幾樣禮物說:“這是,這是要給周全禮的?”
“不是,不是,”趙永水連聲說著。想想不對,他再趕緊改口:“不全是,不全是。”
見丈夫緊張,方淑芬就把幾樣禮物分彆做了說明:吃的東西,是送給齊玉蓮的;紙包裡的衣服,是轉給周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