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前麵的李德發,聽到村民們帶著調侃意味的這句話,也是笑得喘不過氣來。
把手中的煙卷扔在地上,他走近幾步大聲說:“頓頓都是大饅頭、燉菜!”
“餃子有嗎?”有村民調皮地問。
“回家自個兒包去!”李德發故意板著臉,嗬斥一聲後,再忍不住笑了起來。
也跟著大笑之後,村民們聽了趙剛的敘說,不禁都是稱讚:“趙剛考慮得真細致!”
趙剛想要解釋幾句,卻見人群中的小妹對自己擺了擺手。
這是要深藏功與名啊。
趙剛點頭笑了笑,就宣布了散會。
趙永水帶著妻子孩子們,正要擠出人群,卻被大家攔住:“說說怎麼想出這些好主意、大主意來的?真舍得嗎?”
“主意,是群策群力想出來的!舍得?當然舍得!好了,快讓我趕緊回家吧!回頭兒到家裡坐!”趙永水連聲說著。
“乾什麼這麼著急?”村民笑著問。
“馬上就要上頂梁了!”趙永水掩飾不住臉上的笑容說。
聽到他說這話,村民們立即附和著說:“都去幫忙,你給做好吃的!”
“好!饅頭烙餅,豬肉燉粉條!”說完,趙永水帶著一家人,說笑著往外走。
上頂梁,就是蓋房子時,四麵牆壁已經建好,要由許多工人幫忙,把房屋正中的那根長木——大梁,拉抬上去。
隆重一點的,要擺設香案,進行祭拜一番。
大梁紮上紅綢帶,有人為圖吉利,還要綁上糧食袋子、銅錢等。
由工匠指揮著,大家從兩端把大梁抬起。兩名工人踩著梯子逐級登高,梁上掛著的包裹亦隨之升高。
這個建築中的環節,因為有“棟梁、頂梁、節節高、上梁(糧)”等吉利寓意或者諧音,被賦予了格外的重視和禮遇。
趙家蓋小樓,是用不著木質的大梁的。但為了討個口彩,趙永水就把小樓的第一層建好,要加蓋水泥預製板,叫做了“上頂梁”。
他為討個彩頭,方淑芬卻笑著對大家說:“這個不算。真正的‘上頂梁’,還要等幾個月呢。”
大家倒也不在乎,隻說是方淑芬摳門兒。
大笑著,方淑芬連連說“那就一起來熱鬨熱鬨,飯菜管夠”。
回到家中,方淑芬趕緊給家人們倒了涼白開。喝過之後,趙永水長呼口氣,沉思著不語。
趙玥靠著父親說:“爸,舍得舍得,有舍有得。事業要長久,眼光也要看得遠。”
看著女兒被曬得紅撲撲的小臉,趙永水點頭後說:“你給你大哥出的這些主意,肯定都是好事。”
猶豫一下,他再接著說:“可你大哥剛當選村長,就當眾一下子說那麼多大事出來。我是擔心,說話許諾很容易,但是實現不了,那多難看啊。”
趙玥見父親沒有對分出股份出去而鬱悶,也就放了心。她笑著說:“您就放心吧。這些事都是對村裡有好處的,大家都會幫忙。”
“嗯。”在小女兒的寬慰下,趙永水很是緊張的內心,好歹寬鬆了一些。
第二天要封蓋一樓的樓頂板,這當然是件喜事。可還有一件事,比這個重要得多,比這個還讓趙家人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