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水埋怨了趙玥幾句“不會說話”,就咳嗽一聲,認真地念了起來。
果然是磕磕絆絆,鄭曉春的來信多是重複用詞和用意。
新的內容,除了他自己做了近況的簡單說明,大致也還是標準的宣傳教育式的。
聽了父親的念信的內容,趙玥略作點頭,表示大致能夠明白。
趙永水仔細看過之後,再宣布著:關鍵是信的末尾,你聽好。
說著,他再輕咳幾聲,就念了出來:趙玥同學,感謝你冥冥之中的提醒,我鄭曉春才有了新生,更還受到了領導的表彰和重視。今後,希望我們共同努力,走在燦爛的,泛著金光的人生大道上!
趙玥先是覺得“這小子總還是懂得感恩”,隨後再於心中表示不屑“誰要和你一起走在‘燦爛的,泛著金光的人生大道上’?我自己走著,難道就不香了嗎”
這話不能直接說出,她再問父親:還有嗎?
趙永水再認真看了一遍,繼續說:有!最後,鄭曉春同誌還說了——此致,敬禮!
此時想起來,趙玥還是忍不住暗笑了起來:鄭曉春同誌,能不能不要這麼客氣?!
“玥玥,給你倒杯酸梅湯。”母親方淑芬說著,端著一杯暗紅色的飲料走了進來。
酸梅湯,是人們的消暑飲品。農村裡的人,對這個飲品知道,但飲用的卻不多。
一是因為熬煮這種飲品,需要配伍多種中草藥,比較繁瑣;另外一個原因,還是跟錢有關。
畢竟,人們還處於對吃飽的基礎要求中,更高級的食品、飲品,以及生活方式,那還是不敢多想的。
消暑的方式,在農村也很多,都很健康。
除了直接喝口清亮甘美的井水之外,就是把黃瓜、西紅柿、西瓜,放進荊條編的籃子中。再係根繩子,把這個小籃子放入井水中。
過一兩個小時之後,把籃子提上來,就可以吃上冰涼可口的蔬果。
方淑芬端來的酸梅湯,是大女兒從京城寄回來的粉劑。她燒好開水,把涼水杯裡的酸梅湯粉劑衝開。等晾涼後,她再端來給趙玥。
謝了母親,趙玥喝了幾口後,大呼口氣,誇張地說著:“真好喝呀。”
拿著毛巾給女兒的額頭擦擦汗,方淑芬感慨地說:“好好學習,閨女。看著你坐在這裡,媽都羨慕你。”
肯定的。方淑芬不過是上了小學四年級,就因為家裡貧困而輟學。
現在家庭條件好了,她肯定對於趙玥有著更高的期待:上高中,上大學,去京城上大學!
對於母親的願望,趙玥不用多說也是肯定要實現的。
家人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關愛,不僅是吃飽穿暖,是來自多方麵,來自方方麵麵的。
“嗯,媽,您放心吧。”說著,趙玥對母親笑了笑,就埋頭學習起來。
方淑芬坐在一邊,從床上拿過一把大蒲扇,為女兒輕輕地搖動扇風。
“今年算了,明年一定買電風扇。”方淑芬自顧說著,“也不是沒錢。但一想起買個電扇要花百八十,又還要用電,就舍不得了。”
說著,她自己忍不住笑了。
“媽,彆說話了。”趙玥提示著。
“嗯,不說,不說了。”方淑芬止住遊思,耐心地為女兒扇著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