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您放心。趙剛、周芳信任我,我肯定會做得超出他們的預期。”宋麗嚴肅地回應著父親的話。
對於女兒的回答,宋永華隻有滿意。
女兒宋麗也是頑皮,但一談到正事,她就很識趣地不再說笑。
對女兒的生活狀態和工作態度都很滿意,宋永華就關懷著說:“我是來查看你工作狀況,這不假。可是,我當然也是關心你,要你多注意勞逸結合。”
“嗯嗯,您放心。”宋麗連聲答應著。
喝了口茶,她就站起來說:“您坐回兒,我去前麵店裡看看。”
“你忙吧,我這就去接你妹妹下學,直接去你趙叔叔那裡!”宋永華說完,跟著女兒走出了辦公室。
大女兒宋麗在店裡忙碌,宋永華推著自行車,去鎮上的中學接二女兒宋嘉。
站在鎮中學的門口等了一會兒,他就見到宋嘉挎著書包走了出來。
宋嘉坐在後車架上,宋永華騎上車子,兩人向永樂村騎行而去。
“今天是周六,玥玥應該從縣上回來了。”宋嘉在父親的身後大聲說著,“我都好久沒看到她啦!”
宋永華聽二女兒說到趙玥,不禁下意識地說:“你看玥玥,都考到縣一中去了……”
話沒說完,他就趕緊停住了口。
作為家中,教育孩子時,難免會把自家孩子的弱勢,與其他孩子的優勢相比。家長的意圖很明顯,是要激勵自己的孩子,向彆人學習、看齊。
但孩子們,卻因此接連受到來自至親之人的傷害——心理層麵。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這些優點,大多更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當然會對家長的說教,感到委屈的同時,再生出不服。
這種不服氣,孩子們又自覺與家長相比太過弱小,而隻好隱忍下來,也就形成了埋怨。
宋嘉聽到父親的話,雖然覺得趙玥的確很厲害,但也會覺得自己的自尊心,就此受到了摧殘。
宋永華既然想要藉此激勵孩子,可他為什麼又要停住了這個話頭呢?
不是因為他懂得很多教育心理學,而是因為他這樣說了,也知道會招來孩子的不滿。
家長大多有大家長作風啊,難道還要害怕孩子的無聲反抗與埋怨嗎?
宋永華肯定也不是因為怕孩子埋怨,而是他有自己的一份內疚。
宋永華是永樂縣十裡店村的人,他的妻子安素琴,是永樂村的人。兩人婚後,生了兩個女兒,就是宋麗和宋嘉了。
家裡條件一般,宋永華也就積極找副業去做。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或者擅長的事。宋永華做了一些事之後,並未獲得什麼成功。但是接觸了建材生意,他立刻有了如魚得水的感覺。
於是,他的個人時間都投入在了事業當中不說,自己妻子安素琴,也要時常幫助他聯係業務,或者催收賬款。
這樣一來,夫婦兩個就因為沒有過多的時間或者精力,不能對孩子們的生活、學習,有更多的照顧。
怎麼辦呢?
宋永華的親屬各有各的事,沒有照顧兩個孩子的條件。安素琴就隻好把孩子們,放在自己的娘家。
也就是這樣,宋嘉才會與趙玥做了小學同學。
現在宋永華一時失口,再次把自己女兒宋嘉的學習成績,去與趙玥相比。他也知道,自己和妻子,都未對兩個孩子的學習,乃至生活,有過更多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