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乾爸住院的消息,趙永水立即著急起來。
這時候的乾親,與後世的隨口叫一聲“乾爸、乾媽”的情形,那是大不同的。
後世的那種乾親,多帶有功利色彩;而此時的乾親,與血親的差彆並不大。
這個時代,為乾兒子、乾女兒找對象、出錢蓋房子,這是乾爸、乾媽們覺得理所應當的事;
而乾兒子、乾女兒,遇到大事,把乾爸、乾媽請來作主,有酒席時請去主座,甚至為乾爸、乾媽養老送終的,也是很平常的事。
也不必說那個時代的人情味更濃厚一些,但這些的確是那個時代的常見的情況。
“爸,你先彆著急,醫生說陳爺爺目前的情況,還算是穩定的。”趙玥安慰著電話那端的父親。
趙永水舉著電話呆愣了片刻,就回複著說:“嗯,那就好,那就好。”
說完,他就沉悶地掛斷了電話。
陳立本的病房外,陳家人與趙家人聚在一起,都帶著焦急的心情,等著醫生對陳立本的病情,再次做出診斷。
病房的門打開,陳良娣陪著醫生走了出來。大家連忙湊近前,詢問診治的結果。
看著這一大家子人,醫生低聲說:“請不要喧嘩。你們都是陳老爺子的親屬嗎?”
不用問,大家一起點頭稱是。
醫生先是稱讚說“陳老爺子真有福氣”之後,再叮囑著說:“病人現在剛剛恢複一些,注意不要過多打擾。你們也不用都圍在這裡,留下一兩個人就行。”
大家答應後,醫生自行離去,陳良娣再對趙霞等人說:“感謝你們這麼關心我爸。但他現在病情還沒真正穩定,也不便探視。你們就先回去,有事我及時告訴你們。”
趙玥乾脆地說:“二姑,我們就是一家人!這樣吧,我們的確也不能都擠在這裡。”
“那應該怎麼辦才好呢?”老三趙義急切地問。
“排個班次。”趙玥建議著說,“我們人多,就分開時間來。這樣,大家既可以對陳爺爺的病情及時了解,也不會一味擠在這裡。”
“好。”趙霞立即同意。
陳良娣等人見趙家人堅持,隻好連連表示感謝。
班次很容易定了下來:每天分為白班和夜班。
白班從早上六點到下午一點,算是第一個班次;第二個班次從下午一點到晚上的八點。
夜班,就由晚上的八點到第二天早上六點。
因為畢竟是至親,每個班次,都要有陳家的一個人在場,以便及時回應醫生的醫囑,與陳立本的特彆要求。
班次定好,大家就按照這個排班執行。
第二天早晨,趙玥和四哥趙德、陳良娣,準時來接替了值守夜班的人。
走進病房,他們看到陳立本雖然還是虛弱,但已經可以對問詢做出回應後,先都放了心。
隨後,陳良娣幫著父親洗漱,趙玥和四哥趙德幫著打來熱水。隨後,他們兩個就回到走廊內。
“走,我們去買早點來。”趙玥說完,進去病房裡拿了陳立本的飯盒、小保溫桶後,就拉起四哥向醫院外麵走去。
醫院可以提供病人的飲食,但陳立本對於醫院的飯食,覺得沒什麼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