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漸晚,大家開始準備做晚飯。
羅玉玲從老家帶來的純正風味的臘肉,方淑芬再忙碌著包餃子。
餐桌上,不多時就現出了南北菜品、主食薈萃的現象:既有南方特有的煙熏臘肉,也有北方的豬肉燉粉條。
主食有饅頭、米飯,還有必不可少的水餃。
“您和玥玥嘗嘗這個。”羅玉玲指著餐桌上的一種油炸食品說。
“這是什麼?”方淑芬好奇地問。
炸得金黃的這種食品,是一個個扁圓狀的,像是黃金做成的金餅一樣。
“餌糕,我們那裡也叫‘油粑粑’。”羅玉玲笑著介紹。
“哦,像是黃金餅一樣。”方淑芬說著,就夾來一個品嘗。
咬了一口,她稱讚著說:“好像是黏米做的。”
“嗯,”羅玉玲繼續說,“糯米碾碎成粉,做成圓餅狀。蘸上糖汁後,再用菜籽油炸出來的。”
說著,她給趙玥夾了一塊:“玥玥嘗嘗,看看吃得習慣嗎?”
咬了一口,又甜又糯,趙玥連聲說“好吃”。
羅玉玲見她吃得開心,自己更加高興:“這算是小吃。我們小時候,家裡不能經常做。我們就趁著趕場(趕集)的時候,翻幾座山頭去買一塊吃。”
說到這裡,她看了一下羅大剛。
想起小時候的往事,羅大剛肯定很感慨。因為家裡貧困,他很小就跑出來當兵。此時見到家鄉的特產,怎能不使他動容?
夾起一個吃著,羅大剛沉默許久後,才勉強笑著說:“很好吃。可是在京城,糯米粉不太好買。”
這個時代的物資流通還不是很便利,羅大剛與趙霞又都是有職責在身的軍人,肯定不能滿京城地去尋找這種糯米粉。
不好買到是一方麵,即便買到了,他也會覺得沒有家鄉的味道,而不會滿意的。
羅玉玲從家鄉帶來了一些糯米粉,但畢竟有限。因此,羅大剛才會有這樣的遺憾。
他這樣說,羅玉玲不禁也想到這個問題。
“嗯,我在附近的副食店都去看了看,沒有找到這種糯米粉的。”她的語氣中,也滿是遺憾。
對於他們覺得很困難的事,對於戴著空間在手的趙玥來說,卻是容易解決的事。
“過幾天,我帶玉玲大姐去附近的農貿市場看看。”趙玥一邊吃著金燦燦的餌糕,一邊輕鬆地說著,“京城這麼大,買這個糯米粉應該不太費勁的。”
羅玉玲聽了立即同意,趙霞笑著說:“我小妹好像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她說的話,基本都能實現。”
怎麼能說“基本”呢?明明是肯定可以實現的。
趙玥表示不服。
過了幾天,春節的假期過去。羅大剛和趙霞重新恢複了正常的上班,家裡的羅玉玲等人,也都覺得更加清閒。
“媽,您在家看著我的小外甥,我帶羅大姐去看看有沒有那種糯米粉。”趙玥說著,就自顧穿好棉大衣。
羅玉玲聽到這話,連忙穿好棉服,第一個跑出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