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他說這樣的話,趙玥很感動:曉春,你真的成熟多了。
“我知道,可是,我現在,”趙玥想要辯解幾句。
鄭曉春略微擺擺手:“我聽你家人說過很多有關你的事,我自己更是得到過你多次的救助。你對大家都很好,但也不能疏忽對待自己。你應該對自己更好才對,我們也就不會再有痛苦。”
因為麵對的是十六歲的小女孩,鄭曉春不便說得過於直白,但還是特意在說“我們”這兩個字時,加重了語氣。
不要說是帶著成年人思維穿越回來的,就真的是一個十六歲的小女孩,在和鄭曉春這樣交往多次後,也會有那種特彆的感覺,在此時的心中生出。
趙玥原本蒼白的臉色,因為聽到他有意說出的話,而顯得紅潤了一些。
“你不要怕。”鄭曉春說到這裡,聲音已經哽咽,“我們都會陪著你。我們,都已經提前開始做血液檢查了。我是O型血,可以提供給你。”
這種病,不是輸入新鮮血液就能夠治好的。鄭曉春不是很懂,但他說話的語氣很堅決,態度極為誠懇。
眼淚頓時落下,趙玥的頭不能再抬起來。
做骨髓穿刺的檢查後,患者很可能會接著遇到骨髓移植的問題。
先不說費用多少,隻說骨髓庫的匹配,就未必能夠及時找到。
趙玥在空間裡已經了解到這些,當然懂得鄭曉春此時說出來的,這些話的實際含義。
對於家人,包括鄭曉春的這些善舉、義舉來說,他們是未雨綢繆。對於此時的趙玥來說,首先得到的是莫大的心理慰藉。
真心換真心。
若以為真是這樣,恐怕就顯得有這看法的人,有些幼稚了。
實際生活中,即便是親人之間的漠視,豈在少數?
趙家人的確有小女兒的佐助,才得以快速致富。
但他們若想找到借口,來避免自己承受那種令人恐懼的痛苦,也自然很容易就可以找到。
他們沒有恐懼得找借口,而是在積極地挺身而出。
鄭曉春得到過趙玥的幾次救助不假,可若以世人尋常的視角來看:他出了意外,也都是莫名其妙地轉危為安,隻不過大多有趙玥的身影罷了。
這是鄭曉春的個人敏感才發覺的,雖然他做事多有魯莽。可他憑借著內心的善良,還是感覺到了,還是理所應當地把自己的數次脫險,與得到幫助——比如買到學習資料,都真誠地歸功於趙玥。
趙玥得到家人,得到鄭曉春的認可與讚賞,無論從那個角度來說,也都是理所應當的。
可是善良的她,出於不想給彆人,哪怕是親人,哪怕是自己一直幫助、救助的人,她也不想因此做出索取式的回報。
現在,當她知道她關心、救護的人,都慷慨地、主動地進行回饋時,肯定是感動、激動的。
趙玥低泣,鄭曉春暗自抹淚。
病房裡,很快就不是這二人的私下交談,而變為大家重新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