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去碼頭吧,那裡都是乾活做生意的人,對新吃食接受度高,還不吝嗇銀錢。還有豬皮,咱們可以用它做衣服穿。”
“豬皮做的衣服除了結實,一點都不美觀。”
“就是要結實的,咱們就在養豬場穿,豬皮不透水還保暖,臟了用水衝衝就乾淨了。”這不是瞌睡碰上枕頭了嗎,福珠心想。
“這個之後再詳細說,當務之急是把改良豬食,讓豬長的更快。”山洞裡沒人,董福珠不用擔心被聽了去。
這個朝代精心伺候的豬要七到八個月才能出欄,慢的要養上一年。
“那夢裡的老者怎麼說?”董父放低音量說。
“他告訴我除了喂豬食麩糠,還要摻加糧食,像玉米和大豆打碎,用開水拌到一起,生水是不行的,容易使豬患病。”
“最重要的是把貫眾、何首烏、大麥芽各一斤研磨成粉,在豬出欄的半個月之前,每天取四兩拌到豬食裡,可讓豬迅速增肥。”董福珠把前世的經驗緩緩道來,幸好禮朝該有的糧食都有了。
“那天我看了咱們豬料,用的是切碎的紅薯梗,還要拌上玉米、大豆和紅薯,這樣養出來的豬五個月便可出欄,可達300多斤。”要知道現在二百來斤大豬就是極限了。
“三分糧食和七分麩糠配在一起最好,既可以養肥豬,還可以最大化降低成本。”
雖然飼料成本高點,但肉和糧食的價格還是有一定懸殊的。董父養了這麼多年的豬,自是知道的。
“我明天就銀莊還錢,回來就去買玉米,它比大豆便宜。”自福珠把豬肉賣給一線天,董父已經對女兒的本事深信不疑了。
“那咱們把豬下水用車推回去吧!要儘快把攤子支起來,明天還完錢就沒多少了。”福珠的危機意識很強,畢竟這輩子加上輩子都是窮過來的。
董父聽了,心裡也著急:還是自己太沒用,以後一定要精心照顧這些豬崽,賣更多銀子。
“還有這些豬皮,也拿回家吧,我要用它們裁衣服。”福珠把幾大張豬皮卷起來,怕車上的豬下水弄臟,董福珠一路抱回家。
院裡,董鵠在沙子上練字,田氏已經按照福珠教給她的方法做好了紅燒肉。
一家人用完飯後,福珠回房裁豬皮,她要做的是前世的養豬工作服,類似於背帶褲,防止全身濺上臟汙。寬褲腿,褲腳束口,再穿上一雙皮靴,就算給豬清圈都不怕了。
第二天一早,福珠把裁好的料拿給田氏:“娘,這是我給爹裁的工具服,但我針線不好,得麻煩您縫了。”
“小機靈鬼,平時一讓你練繡工就跑,這會兒倒是想起我了?”田氏接過福珠手裡的東西道:“這個好做,正好繡活已經做完了,這個兩天就能趕出來。”
“不著急,慢慢做,這個不著急用。”
“珠兒不會也好,繡活傷眼。”福珠在出去的時候聽到田氏說。
一線天已經在付掌櫃的指揮下打掃的一塵不染,桌子都能照出人影來。今天換成付掌櫃在門口翹首以盼了,昨天的菜太好吃了,昨天用完飯後,吃什麼都沒滋沒味的,可惡那牛廚子非要等董娘子來了才做。
付掌櫃從她手裡接過肉,就開始念叨:“你不知道,那牛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