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新式步槍的圖紙(2 / 2)

紅色莫斯科 塗抹記憶 6200 字 10個月前

等會議室裡的人走得差不多了,一名頭發花白的高個子男子,跟著男秘書從裡麵走了出來。他來到雅科夫的麵前,伸出手客氣的問:“是從莫斯科來的雅科夫上尉嗎?”

“是的,我是雅科夫。”雅科夫點了點頭,反問道:“您是廠長尼古拉耶維奇嗎?”

“我是尼古拉耶維奇,我一直在等待你們的到來。”尼古拉耶維奇和雅科夫握手後,伸手做了個請的姿勢:“請吧,請到我的辦公室來。”

一行人來到廠長辦公室,分賓主坐下後,尼古拉耶維奇才注意到了坐在雅科夫身旁的索科夫,便好奇地問:“雅科夫上尉,不知這位少校該如何稱呼?”

“我是索科夫少校,是野戰部隊的指揮員,不是什麼軍事工程師。”沒等雅科夫回答,索科夫便搶先回答說:“你們要談什麼,請隨意,不要在意我。”

尼古拉耶維奇對雅科夫說:“上尉同誌,自從我們一月份接到上級下達的研製任務後,一直在努力地設計新式步槍,但是很遺憾,到現在為止,還是沒有取得什麼理想的成績。”

雅科夫等尼古拉耶維奇說完後,也代表武器裝備部的烏斯季諾夫,向對方說了一些套話,無非就是讓對方繼續努力,在什麼什麼時間之前,研製出能裝備部隊的新式步槍。

索科夫在旁邊聽了一陣,見兩人都說的是一些沒有營養的話,便忍不住插嘴說:“廠長同誌,我能談談自己的看法嗎?”

尼古拉耶維奇見索科夫想說話,便伸手做了個請的姿勢,客套地說:“指揮員同誌,您有什麼想法,就儘管說出來吧。”

“廠長同誌,”索科夫為了能讓對方接受自己即將推出的ak47突擊步槍,因此先要向對方灌輸新的射擊理念:“我覺得新式槍支要想取代我軍現有的裝備,必須具備結構簡單,結實耐用,故障極少,造價低廉,威力巨大的特點……”

尼古拉耶維奇在得知索科夫不是軍事工程師時,一直把他當成透明人,此刻聽到他說的這種設計理念時,不由眼前一亮,連忙追問道:“少校同誌,能說得再具體點嗎?”

索科夫從兜裡掏出自己昨晚畫的圖紙,遞給了尼古拉耶維奇,並客氣地說:“廠長同誌,這是我射擊的一種新式步槍,請您過過目。”說完,雙手捧著遞給了尼古拉耶維奇。

尼古拉耶維奇接過圖紙,隻看了幾眼,臉上就露出了驚訝的表情。他抬頭望著索科夫問道:“少校同誌,不知道這份槍械的圖紙是誰畫的?”

索科夫豎起大拇指朝自己的鼻子指了指,說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是本人設計的。”

索科夫的話一出口,彆說尼古拉耶維奇驚呆了,就連雅科夫臉上的表情也異常精彩。雅科夫的心裡在暗暗地想:我的上帝啊,索科夫不久前剛設計了一種新式的火箭炮,讓工程師們看了以後拍案叫好。這剛過了多久,居然又設計了一種新式的步槍,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

尼古拉耶維奇翻看著那幾張簡圖,吃驚地說:“少校同誌,真是沒想到,您居然懂得機械製圖。要知道,這麼精細的圖紙,沒有個七八年的經驗,是絕對畫不出來的。”

索科夫自顧自地繼續說道:“根據我的這款設計,這種新式的步槍應該屬於自動步槍,與如今各國裝備的步槍相比,槍身短小、射程較短,射擊距離營保持在300米,這樣適合較近距離的突擊作戰。

……采用導氣式自動原理,導氣管位於槍管上方,通過活塞推動槍機動作,回轉式閉鎖槍機。”

尼古拉耶維奇聽索科夫說完後,呼吸變得急促起來,他一把抓起電話,對著話筒說道:“秘書,立即通知總工程師到我這裡來一趟。”

總工的辦公室,離廠長辦公室相距不遠。過了不到一分鐘,便有一名帶著圓框眼鏡、滿臉皺紋的男子走進了辦公室。一進門,他就對尼古拉耶維奇說道:“廠長同誌,我正在研究新式步槍,剛剛有點思路,結果就被你打斷了。你有什麼急事嗎?快點說,說完以後,我還要回去繼續工作。”

索科夫聽到總工對廠長如此不客氣,不禁啞然失笑。而尼古拉耶維奇等對方說完後,立即將手裡的幾張圖紙遞過去,嘴裡說道:“總工同誌,您瞧瞧這份新式步槍的圖紙,然後在談談你的看法。”

總工接過了圖紙,沒有立即看,而是問尼古拉耶維奇:“廠長同誌,不知道這步槍的圖紙,是誰繪製的?”

“就是這位索科夫少校。”尼古拉耶維奇朝坐在位置上的索科夫一指,向總工介紹說:“他是來自野戰軍的少校,不光設計了這款步槍,甚至還親自繪製了圖紙。”

總工聽完尼古拉耶維奇的話,朝坐在一旁的索科夫看了一眼,表情冷漠地說:“廠長同誌,我覺得讓一位不是軍事工程師的指揮員,來設計將來可能列裝部隊的新式步槍,是非常草率的。”說完,他便要將手裡的圖紙遞還給尼古拉耶維奇。

見總工將手裡的圖紙遞回來,尼古拉耶維奇真是有些左右為難,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就在這時,感覺自己被輕視的索科夫從座位上站起來,對總工說道:“總工同誌,您連圖紙都沒看過,怎麼知道我設計的步槍,是不適合列裝部隊的?”

總工抖了抖手裡的圖紙,一臉不屑地說:“指揮員同誌,打仗,也許我比不過您;但是,要說到製造武器,您卻是徹頭徹尾的外行。以我將近三十年的經驗來判斷,您設計的這種武器,根本沒有什麼可取之處。我看,您還是回前線,去指揮部隊打德國人,還更合適一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