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的羅科索夫斯基張開雙臂,嘴裡叫著:“阿達,我的孩子!”
被阿西婭推了一把的阿達,也從震驚中清醒過來,朝著屋裡的羅科索夫斯基衝了過去。
片刻之後,這對父女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阿達緊緊地摟著自己久彆重逢的父親,不停地抽泣著。就連一向成熟穩重的羅科索夫斯基,也不時地抬手去抹眼淚。
“走吧,”見阿西婭好奇地朝屋裡張望,索科夫連忙攬住她的肩膀往一旁走去,嘴裡說道:“彆打擾他們父女的久彆重逢。”
索科夫帶著阿西婭來到了指揮部,親自給她倒了一杯熱茶,隨後關切地問:“阿西婭,保衛斯大林格勒的戰鬥算是告一段落了,我們是不是該回去看看你的父母?”
“據說友軍正在圍殲曼斯坦因的部隊,”阿西婭一邊喝茶一邊反問道:“難道不需要我們去增援嗎?”
“傻姑娘,第62集團軍的部隊,恐怕會調往後麵進行整補。在完成整補之前,你以為上級會單獨調我們一個師去增援嗎?”
“那真是太遺憾了。”阿西婭聽索科夫這麼說,一臉惋惜地說道:“我不能親眼看到曼斯坦因部隊的覆滅了。”
索科夫很想告訴阿西婭,正遭到蘇軍幾個方麵軍圍攻的曼斯坦因,不光沒有被消滅,相反,身處劣勢的他還把蘇軍打得滿地找牙。但這些話,他卻隻能憋在肚子裡,而且言不由衷地說:“放心吧,阿西婭,就算我們不能親眼目睹曼斯坦因的覆滅。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我們還將看到千千萬萬的敵人被我們消滅。”
索科夫陪阿西婭在指揮部裡坐了差不多一個小時,才看到羅科索夫斯基從外麵走進來。索科夫連忙站起身,歪著頭朝門口張望,想搞清楚阿達是否站在門外。
“不用看了,”羅科索夫斯基察覺到索科夫的意圖,連忙衝他擺擺手,說道:“阿達已經回衛生隊去了。”
“方麵軍司令員同誌,”索科夫得知阿達已經離開,便試探地問:“您看是否讓阿達去後勤機關工作,畢竟待在野戰部隊裡的危險太大了一點。”
“既然彆人的孩子能待在前沿,我的女兒為什麼不能待在作戰部隊?”羅科索夫斯基對索科夫的提議,似乎並不領情,他正色說道:“既然她能瞞著我參軍,那麼就算我把她安排在後勤機關,恐怕她也不會願意的。”
“將軍同誌,”看到羅科索夫斯基和索科夫一本正經地談起了正事,阿西婭有些坐不住了,她站起身,怯生生地問羅科索夫斯基:“允許我離開嗎?”
“允許。”羅科索夫斯基同意了阿西婭的請求後,又柔聲說道:“阿西婭,以後就拜托你照顧阿達。她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你儘管給她指出來。”
“放心吧,將軍同誌。我一定會好好照顧阿達的。”阿西婭說完,抬手向羅科索夫斯基敬了一個禮,便轉身走出了師指揮部。
“司令員同誌。”隨羅科索夫斯基一起來到馬馬耶夫崗的通訊參謀,將一份剛收到的電報交給了羅科索夫斯基,激動地說:“剛剛獲得的最新戰報,沃羅涅日方麵軍的部隊已經成功地收複了彆爾哥羅德。”
“是嗎?”羅科索夫斯基一邊接過參謀手裡的電報,一邊感慨地說:“這可真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啊。”
他看完電文後,抬起頭望著索科夫問道:“米沙,你說說,我們的友軍在近期能拿下哈爾科夫嗎?”
“這是肯定的,方麵軍司令員同誌。”索科夫給了羅科索夫斯基一個肯定的回答說:“如今我軍的兵力和裝備,不管是從局部還是整體,都遠遠地超過了敵人。最多一個星期,我們的部隊就能成功地收複哈爾科夫。”
聽到索科夫這麼說,羅科索夫斯基盯著他看了一陣,隨後點了點頭,說道:“米沙,你的想法和我不謀而合。由於曼斯坦因為了解救被我們圍困的保盧斯集團,他們部署在哈爾科夫附近的部隊,兵力已經非常空虛,麵對我們的強大攻勢,敵人是支撐不了多久的。”
“哈爾科夫是我國的第六大城市,以及誕生過T-34坦克的重要工業基地。一旦收複這座城市,我們就多了一個生產坦克的基地。”索科夫委婉地提醒羅科索夫斯基:“可是要注意的是,敵人絕對不甘心他們的失敗,他們肯定會集中優勢的兵力,向城市發起瘋狂的反撲。”
“放心吧,米沙。”對於索科夫的擔心,羅科索夫斯基有些不以為然地說:“我軍的兵力和技術裝備,都遠遠地超過了德軍,要徹底地消滅敵人,可能有點困難;但要擋住敵人的進攻,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既然羅科索夫斯基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索科夫知道自己再說什麼都沒有意思,便識趣地閉上了嘴。
一旁的伊萬諾夫終於找到了說話的機會,便試探地問:“司令員同誌,您覺得上級會讓我們參與進攻嗎?”
“不會的。”羅科索夫斯基搖著頭說,“如今我們的兵力比敵人多幾倍,再投入兵力,能起的作用有限,而且還是一種浪費。因此,你們要做好轉入大本營預備隊的準備,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整補後,再重新投入戰鬥。”
近衛第41師當初從頓河流域撤到斯大林格勒後,曾經進行過一次簡單的整補,作為前任師長的伊萬諾夫,自然知道整補所需要花費的時間有多長。因此他等羅科索夫斯基說完後,苦笑著說:“司令員同誌,這麼說來,我們師至少在兩個月內,是無法參加任何戰鬥的。”
聽到伊萬諾夫的這個問題,羅科索夫斯基笑了:“怎麼,上校同誌,難道這幾個月不間斷的戰鬥,還沒有讓你感到厭煩嗎?”
“厭煩,怎麼會呢?”伊萬諾夫笑著回答說:“隻要要等到我們把敵人從我們的國土上徹底趕走,我們才會對戰爭感到厭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