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能是誰,當然是科帕洛娃了。”索科夫理所當然地說:“她當時正好要去市政大樓裡采訪,我想到她肯定能見到卡麗娜,就托她把便條轉交給卡麗娜。難道是她忘記了?”
誰知雅科夫聽後,卻哈哈地大笑起來:“米沙,你真是夠糊塗的。”
“為什麼這麼說?”
“你想想,你和科帕洛娃是什麼關係,和卡麗娜又是什麼關係?”
“朋友,都是朋友。”索科夫慌亂地回答說:“我和她們兩人都是朋友。”
“拉倒吧。”雅科夫的臉上露出了我都明白的神情,繼續說道:“你和卡麗娜的那點事情,難道我不知道?彆忘記了,你離開的前一晚,我去找你,結果聽到你的房間裡地動山搖,我不好打擾你,便直接回了自己的房間。”
說到這裡,雅科夫猛地站起身,衝進臥室瞧了瞧,隨後出來對索科夫說:“謝天謝地,幸好阿西婭不在,否則剛才的這些話被她聽到了,你們兩人非吵架不可。不過有件事我想問問你。”
“說吧,什麼事情?”
“卡麗娜知道你結婚了嗎?”
雅科夫的話把索科夫問住了,他想了想,隨後緩緩地搖搖頭,說道:“她從來就沒有問過我,我自然也不會主動告訴她。想必,她應該不知道我結婚的事情吧。”
“那就麻煩了。”雅科夫表情嚴肅地說:“萬一她哪天跑到莫斯科來找你,想要嫁給你,卻發現你早就結婚,甚至孩子都快出生了,我難以想象到時會發生什麼事情。”
“是啊,這事情挺麻煩的。”聽雅科夫這麼說,索科夫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便向他求助道:“雅沙,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沒有,我什麼辦法都沒有。”雅科夫搖著頭說:“我對這種事情也是外行,給不了你什麼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就在索科夫局促不安時,雅科夫看到了桌上的本子和筆,眉毛往上一揚,隨即問道:“米沙,你又在寫新書?”
“是的,我在寫一本新書。”索科夫說道:“書名叫《圍困》,是以衛國戰爭期間的列寧格勒保衛戰為主要內容,展示圍困的慘酷與反圍困艱苦卓絕的戰鬥曆程。在德軍兵臨列寧格勒城下的872個日日夜夜中,該城軍民團結一致,堅守崗位與敵人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並最終粉碎敵人妄圖攻陷這座英雄城市的陰謀的故事。”
“我能看看你寫的內容嗎?”
“可以。”索科夫點點頭,將寫好的手稿遞給了雅科夫:“你順便還可以給我提提意見。”
“我父親都對你的書讚不絕口,我又能提出了什麼意見呢。”雅科夫笑著,翻開了這本書的手稿。
十幾分鐘後,看完了前麵一章的內容後,雅科夫不禁皺起了眉頭。索科夫見狀,連忙問道:“雅沙,是不是看到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如果有,儘管給我指出來。”
“你的主角一出場,就從列寧格勒來到莫斯科參加重要的軍事會議,並在大會的台子上,當著眾多的元帥、將軍的麵,批評我軍在蘇芬戰爭中所犯下的一係列錯誤。雖說在書中,我父親支持了你主角的說法,但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書裡,真的合適嗎?將來要想發行時,能通過審查部門的嚴格審查嗎?”
雅科夫的話讓索科夫意識到自己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恰科夫斯基這書是在1975年,慶祝衛國戰爭勝利三十周年的時候出版的。那時史達林的影響力遠遠比不上如今,甚至連電影裡的史達林,也不再是算無遺策,而是屢屢出錯,導致衛國戰爭中蘇軍接連出現失敗。三十年後可以這樣寫史達林,但現在這樣寫,卻要冒很大的風險。
想到這裡,索科夫不禁皺起了眉頭。《圍困》這本書如何優秀,他是心裡有數的。它被稱為戰爭文學的三部優秀作品之一,另外兩部是西蒙諾夫的三部曲《生者與死者》的第三部《最後一個夏天》,以及邦達列夫的《熱的雪》。《圍困》一書尚未完稿時,電影界已為它趕拍了多集影片。最初兩部片子《盧加防線》和《普爾科沃子午線》,在1975年5月初衛國戰爭勝利30周年前夕,與全書同時問世。 1978年,《圍困》一書榮獲了最高文藝獎“列寧獎金”。
正是因為這部書取得了不少的成績,索科夫才會選擇這本書,如果讓他現在放棄,他肯定是不願意的。在經過一番思索之後,他拿起手稿遞給了雅科夫,表情凝重地說:“雅沙,如今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我所寫出的內容,先交給你的父親過目。如果他說沒有問題,可以自由發揮的話,那麼將來要出版發行時,我想有關的審查部門是不敢給我設置障礙的。”
雅科夫並沒有立即伸手去手稿,而是望著索科夫問道:“米沙,你告訴我,這本書你打算寫多少字?”
按照雅科夫的想法,《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是二十多萬字,索科夫就選能把新書寫得更長一些,充其量三四十萬字就頂天了。誰知索科夫接下來的回答,卻讓他差點驚掉了下巴:“我打算寫兩百萬字左右。”
“什麼,兩百萬字左右?”雅科夫吃驚地叫道:“米沙,你真的能寫這樣的長篇嗎?據我所知,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也不過一百二十萬字,你的書要整整多出八十萬字。這麼長的內容,你要寫多少年,如果真的不能出版,那你的心血不就白費了?”
“你說的沒錯,雅沙,我也擔心自己花幾年的時間,辛辛苦苦寫出來的書,連出版的機會都沒有。”索科夫再次將手稿遞向了雅科夫:“因此我想請你幫忙,把這書交給你父親看看。如果他說沒有問題的話,我再繼續寫下去。”
“那好吧。”雅科夫的想法很簡單,假如索科夫花費幾年的時間寫完一部書,最後卻不準他出版,這將會是一場災難,因此作為朋友,他決定幫他一把。他接過了手稿,點著頭說:“我先把你寫完的內容,交給我父親過過目,看他的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