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馨晴,所在的這個世界,是二十一世紀曆史課中,都沒有聽說過的朝代,也流傳數千年了。
對閨閣女子的約束,還是比較多,但是,也有比較出挑的女子,有和夫家和離自立門戶的女子,也有被夫家休妻再嫁的女性。
更有,獨生女性格剛毅的女子招贅婿,禮法是有的,但是,還是有基本的道德層麵,同時,包容性還是很強的。
新帝也是以孝治天下,多數的思想,還是儒家為主導。
大厲國,周邊還有幾個同等勢力國家,南楚、北魏,西遼,以及一些附屬小國家。
當然各國之間,也是摩擦不斷,戰爭不斷。
僅是在新帝即位這五年,已經和北魏大大小小的戰役,不下於三次以上,而且一打起來,短則幾個月,長則半年一年之久。
所以無論在什麼時代,生活在邊境人,都是貧窮。
短短的書中一句話,或者兩句話,就是成千上萬條的人命,搭在裡麵。
幾百年的認知和習慣,中原腹地,以及京城才是很多學子,家族的向往的富庶之地。
更何況,除了人文災害,還有自然災害。
而她姨娘一家,也是這麼多炮灰大軍中的一員,也是鄉野之間的農戶出身,家鄉遭難了。
父母親人,幾乎都折在來京都的路上了,隨著流民一起到京都的時候,姨娘家裡已經隻剩下她和哥哥兩人了。
姨娘已經有了記憶,自家姓宋,她姨娘叫宋寶珍,哥哥叫宋寶樹,姨娘7歲,哥哥十歲。
由於長期營養不良,有臟亂不堪兩人,根本沒有人願意給他們活乾,最後被逼無奈,哥哥找到了人牙子把妹妹送到了有錢的人家。
這樣就能吃飽飯,簽了十年的生契得了五兩銀子。
舅舅大部分錢都給了姨娘,自己帶著一些錢邊找工作,邊掙錢爭取早日把妹妹贖出來。
誰知,人算不如天算,哥哥宋寶樹還是晚了一步。
宋寶樹在外麵打零工,遇到了同鄉的人,說是家鄉現在的旱災,已經過去了,下了幾場雨水湖水都滿了,可以種田,老家還有房子,宋寶樹就拿著幾個月來掙來的錢,回鄉好好種地,爭取有一天可以把妹妹贖回去。
姨娘也是等了一年又一年,之後哥哥的信件也斷了。
花了好些錢,托人最後聯係上,隻知道大侄子已經開蒙讀書了,家裡應該更加困難了,姨娘,又寄了一些銀錢回去。
那時姨娘,已經做了蘇家大房小妾,也生了蘇馨晴,不是很著急了。
但是直到姨娘過世,最後的願望,還是想回家鄉看一眼,終究不能如願了。
蘇馨晴,很是心疼短短陪伴自己五年的姨娘,有一個念頭,逐漸冒了出來,還是把姨娘遷回家安葬吧,畢竟,那裡是她想回的家鄉,落葉歸根。
不過,蘇馨晴想到自己的一生,不禁的自嘲了起來。
可以說,她還不如自己姨娘呢,姨娘還有一個血脈流傳,死後還有墓塚,而自己呢,上兩世沒有自己的子女,死後也是亂葬崗。
果然,世家大族的女子,不是那麼好享受的,多少就要付出對等的代價。
基本上,是從娘家的門抬到夫家的門,一輩子。如果沒有什麼意外,都是在後院算計盤算中度過餘生。
看著前麵的路,蘇馨晴再次回憶,最開始看到這本小說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