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說她在懷我的時候滿滿吐了9個月,爸爸的家裡很窮,一塊麵都要分幾頓吃,那三間小土房承載了我對家鄉的童年記憶。隨著月份越來越大,媽媽的妊娠反應更大了,什麼都吃不下,直至吐血,二舅知道後非常憤怒。他找到爸爸讓他帶媽媽去看病,到了醫院才知道是營養不良,打了針保胎,不然就沒有現在白白胖胖的我了,感謝一直對我很好的二舅。
1993年2月初六,我來到了這個世界,出生在陝西中部一個鄉村。在我們那個90年代,大部分的農村朋友都是奶奶或者有接生經驗的老奶奶接生。我也不例外,我是由我的奶奶接生的,後來聽媽媽說起,她說我出生那天是淩晨,本來也很冷的天居然還停電了。一直以來,爸爸都是一個很浪漫的男人,記得家裡他兩結婚照後麵寫了我的出生時刻。我想,迎著黎明出生的我一定是在雲頭上猶豫了很久才選定的媽媽。
時隔多年,不論是老家的親戚們,還是媽媽,總是把一句話掛在嘴上小時候那麼小,能活下來都不錯了,現在還長得白白胖胖的。媽媽說我出生的時候才三斤六兩,對於現在的足月小孩來說,我的重量還不如一個早產兒。就這樣,在老家的粗糧和媽媽的血淚喂養下,我度過了不那麼平凡的兩年。小時候因為營養跟不上,因此總是生病,直到95年,媽媽再也無法忍受貧窮,她決心來到大舅的身邊謀生。正是由於媽媽這個勇敢的決定,才有了我們家如今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