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快馬騎行,走官道回都城樂安。顧德瑞派遣司徒英先行開路,將官道上的難民清走,並沿路設下崗哨。
彥國使團來訪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據傳有不少人買凶,意欲殺之。
這位司徒家嫡長孫,司徒傳丹的大公子,風度翩翩彬彬有禮,做事周全縝密,不僅將沿路的難民送走,編入附近的富饒之城,安頓妥當,而且用人遣兵上很有見解。
讓他隻做雲白地區的太守,倒是埋沒了人才。
顧德瑞來的時候,用時五天,回去的時候,要帶上麥黎公主的車馬,保使團安危,預估用時半月有餘。
一路走走停停,總算是在月末前趕回了京都。
顧德瑞的人和麥黎公主的人保持著距離,隻履行了保護的使命。這半月的時間,顧德瑞幾乎沒有見到麥黎公主的麵。
月末的時候,顧德瑞護送使團成功回到了京都。
進入樂安城門,街道荒涼,雜物橫飛,路上空無一人,在顧德瑞意料之中。葉朝人們憎恨彥國,彥國也憎恨葉朝,兩國積怨久已。
馬路上的人,應當都被司徒英攔住了。
臨近皇城,一名小廝疾步跑了過來,在轎前跪了下來。身後跟著一名佝僂老人,是宮中的敎引嬤嬤。
嬤嬤銀發素裹,雙目有神。
在她身後跟著的則是聖主顧鐸身邊的李月公公,帶著一些奴仆,向麥黎公主的馬車前走來。
齊冬強將軍舉起右手,示意馬車停下。
李月公公帶著敎引嬤嬤,停在馬車前。
“老奴參見彥國麥黎公主。”
顧德瑞眯起雙眼。
彥國來訪,麥黎公主也就是彥國的使者,代表著彥國的顏麵和彥國國君麥恒昌。客至葉朝皇城下,就算不來一個巡撫大使,也應來個三品以上官員迎接。
聖主顧鐸隻派了自己身邊的大太監和宮中的老嬤嬤來。
這位老嬤嬤原是當宮中納新妃時,出來的敎引嬤嬤,教一些入宮的規矩的。聖主這是已經把麥黎公主當作嫁進葉朝的人了?
隻靠這些人來迎接,是否會激起彥國的不滿,讓戰爭再次爆發?
顧德瑞心中疑惑,彥國被困在葉朝的幾隻軍隊實力並不弱,他曾和他們交過幾次戰,謀權廝殺不在話下,以城為據,雖然斷絕了與彥國的聯係,光憑一城之兵,就能和葉朝兵將相抗衡,讓葉朝帶兵奪城的將軍久攻不下。
幾年的戰亂下來,國庫空虛,糧草不足,葉朝經濟倒退,增添百姓賦稅,民不聊生,實在不宜再度開戰。
彥國的確有意和親,麥黎公主也是彥國拔尖兒的美人兒,隻是要把她嫁給誰,顧德瑞不確定,難道真的要嫁給他?
如果這是真的,為了兩國邦交,為了和平,為了能讓百姓不再流離失所。讓他娶了麥黎公主,顧德瑞捫心自問,他真的願意嗎?
他心中悶悶的,上麵站著一個胖姑娘,揪住他的衣領,超大聲的問他:“顧德瑞,你(星星)的還回不回來了?你(星星)的要娶誰?你(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顧德瑞都能想象得到李小莓罵他罵的有多臟。
他低頭笑出了聲。
麥黎公主從馬車上走了下來,她換了一身流彩暗花雲錦裝,和葉朝的傳統服飾有些像,隻是頭上還綁著彥國特有的發髻,並未改變。丫鬟攙扶著她走向敎引嬤嬤。
“我該如何稱呼這位嬤嬤?”
“老身名喚冬婆,乃是宮裡的老人,是後宮各位小主的教引嬤嬤。”
聞言齊冬強將軍臉色一變,直言出口:“放肆,我們是彥國國君派來的彥國使團。你們國君就派個嬤嬤來迎接我們?這是對彥國的大不敬!”
“將軍莫要氣惱,老身乃是彥國人,從小流浪到葉朝,在葉朝生活幾十年,沒有再回去,聖主派我前來迎接公主,念著老身是個老人,又是彥國人,公主初來乍到,有個家鄉人相伴,可以得一點慰藉。”
身後的李月公公開了口:“麥黎公主,聖主聽說您甚少拋頭露麵,怕來的人數太多,您不自在,這不,已經在桐華宮大擺宴席,恭迎您的到來,已經等了您小半日了,聽說您進了樂安,怕您舟車勞頓,身子乏累,這才遣了我們幾個先迎您進去休息片刻,再行國之禮。”
一番話滴水不漏,但聽起來讓人十分不爽,若是重視彥國使團,大可在城門口設文武百官之宴,以國禮相待,方能顯示出誠意。
這般安排,雖然合乎禮法,但實際上卻是怠慢,怠慢麥黎公主,怠慢彥國。
聖主顧鐸,你對彥國不屑一顧,當真認為你國力強大,能夠戰勝這場戰亂嗎?
顧德瑞是最知道葉朝的兵力情況的,看似強悍,實則中通外乾,積弊已久,指揮部貪汙軍餉,得不到補給,上頭剛愎自用。要不是這些年顧德瑞守衛謀劃,不服管束,帶兵衝圍,可能葉朝的疆土早已失去大半。
這些話顧德瑞寫軍機密告中,從未提及,他知道,即使他提了也不會得到回音。
聖主向來剛愎,不聽進言。
麥黎公主並未顯露不滿的神色,與齊冬強、彥國衡二位將軍耳語幾句,棄了車馬,跟隨教引嬤嬤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