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國策,定計!(1 / 2)

“我之前去了殿下的書房,本想翻閱一些朝廷內的資料。”

“畢竟我此前未在朝內做官,許多情況都不了解。”

“在殿下的書桌上,我看到了殿下寫的條陳。”

楊士奇很誠懇的交待。

朱允熥臉上的神色,頓時變得有些古怪而尷尬。

他之前一直想著大明的種種製度弊端,以及改進的措施與方法。

為防止老朱哪天問起來的時候,有所遺漏,便稍稍記錄了一下。

沒想到,竟然被楊士奇看到了。

說起來,這也是他自己行事不密。

沒有謹慎保存好。

也幸虧是楊士奇發現,若是換了一個人,說不定就能惹出不小的風波。

朱允熥在心中暗暗告誡自己,以後絕不可如此粗心大意。

“殿下雖然年少,卻有著非凡的眼光和見識,對許多問題皆能一針見血的指出關鍵所在。”

“殿下所建議的解決方案,更是天空行空,令人意想不到,又恰到好處,有若神來之筆。”

“若非親眼所見,我實在難以想象,世間竟有殿下這般“神人”。”

“如此大才,縱聖人再世,亦恐不及!”

這一記馬屁,拍得朱允熥都有些不好意思。

畢竟,這些並不是他自己的見識,而是未來幾百年人類智慧的結晶。

“但理論是一回事,實踐又是另一回事。”

“任何一項政策的采納與施行,並非僅僅考量其合理性與可行性。”

“一項大家都知道好的政策,朝廷並不一定會采納並推行。”

“一項大家普遍都認為不好的政策,卻可能偏偏要推行。”

“政策的推行,更多的是朝堂爭鬥的結果,是各方利益的平衡。”

“至於政策本身的好與壞,往往是最無關輕重的事!”

楊士奇的聲音很輕,落入朱允熥的耳中,卻有若寒風刺骨,驟然令人清醒。

是啊!

就算是前世那個現代文明的社會,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政策並不能簡單的用好與壞來衡量。

路線之爭,國策之爭,又豈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的呢?

最後選擇實行哪項政策,

在任何一個國家,皆是如此。

而任何一項既定的政策,不管它有多麼糟糕,它一旦推行,便必定有一大批從這項政策中獲利的既得利益群體。

利益之爭從來就沒有對錯,隻有輸贏。

朝堂上的大佬都是何等聰明的人,又豈有不清楚不知道的道理?

可卻沒有人去改。

為什麼呢?

因為誰都不願意去得罪人。

誰都知道改革的難度!

“殿下還不是儲君,在這個關鍵時刻,可千萬不要奢言改革朝政弊端。”

楊士奇表情嚴肅:“若殿下成為了儲君,倒是可以試著改一些。”

“但也隻可以小改,不可大改。”

“陛下是一個很固執的人,陛下認定的東西,不會輕易改變。”

“更彆說,任何改變,都將觸及無數人的利益。”

“等!殿下一定等,等有朝一日,殿下登臨大位。到那時候,才是大刀闊斧改革之時。”

朱允熥微微皺眉。

他當然知道,楊士奇說的都是實情,也是最佳策略。

當初便宜父親朱標在世的時候,老朱對他的寵愛和信任,放眼整個華夏曆史,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太子素來最容易遭皇帝的猜忌,但這在朱標身上,卻根本不成立。

老朱對朱標是絕對的,無條件的信任。

朱標活著的時候,就是名副其實的常務副皇帝。

老朱甚至特意交待,朝中所有的奏折,都必須先給朱標過目,然後再轉呈自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