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招收中醫引起的不滿(2 / 2)

實際上,他也就是之前幫幾個工程機械廠的員工搬過東西,偶然間聽人家提了一嘴,這會兒不過是虛榮心作祟,才說成是自己的哥們。

現在被眾人逼問,他心裡直發慌,生怕再聊下去就露餡了,隻能連連搖頭,閉口不再談。

眾人見他實在不願多說,也不好再勉強,心裡難免有些失望,但眼神中依舊滿是對未來的忐忑與期待,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激動的神情。

畢竟,從這一刻起,他們算是在這兒站穩腳跟了。隻要踏踏實實的繼續工作,他們相信,自家的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

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從不因某個人或某件事而停歇。一晃眼,兩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

此時的昌平區,因為化肥廠、磚瓦廠和水泥廠的建設,再次陷入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以前的磚瓦廠和水泥廠,在宋衛國和董成等人眼中,說是工廠,實則跟兩個小作坊沒什麼兩樣。

如今既然歸屬了研究院,自然要進行正規化改造。

宋衛國可是知道院長周天的做事風格,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所以他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小作坊繼續存在。

自從接手了這裡的化肥廠、磚瓦廠、水泥廠和紅星醫院後,宋衛國每天忙得腳不沾地,不時親自前往工程隊,與那些揮汗如雨的建築工人深入交流,探討工程進度和質量問題。

就是四處奔波,前往各個醫學院,費儘心思“挖人”;再不就是不辭辛勞地去拜訪那些隱於民間的神醫。

從1951年出台的中醫管理條例,讓中醫界陷入了巨大的危機。條例規定所有中醫必須考西醫科目,不合格的就取消行醫資格,這一規定引發了中醫界的強烈憤慨,中醫的發展越發艱難,許多有名的中醫心灰意冷,紛紛離開了城市。

而宋衛國的邀請,就像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照亮了這些中醫心底的期望。

不少中醫被宋衛國的真誠和熱忱所打動,陸續來到昌平郊區。

這裡,仿佛成了中醫在困境中堅守的最後一道防線。當然,這其中要是沒有周天的支持,根本不可能。

周天經曆過前世西醫的蓬勃發展和中醫的逐漸落寞,他絕不願意眼睜睜地看著中醫重蹈前世的覆轍,走向衰落。

他雖不是聖人,無法憑借一己之力徹底改變中醫被打壓的艱難局麵,但至少,他想儘自己所能,為中醫保留一絲元氣。

為此,衛生廳對研究院收留大量中醫的做法表示不滿,多次提出質疑。

可每次,都被周天毫不客氣地懟了回去。

周天為人低調,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好欺負。

這些年,他廣結人脈,雖說還不足以徹底左右一項國策,但要影響一下國內衛生廳的決策走向,還是有一定能力的。

上麵的領導也不會因為這點事就責怪他,畢竟在收留中醫這件事上,很多大佬其實是持讚成態度的。

尤其是國家的幾位核心領導人,他們作為國家發展方向的掌舵者,又怎會不明白中醫對於民族和國家的重要作用?隻是當時形勢所迫,有些政策不得已而為之。

周天的做法,恰好符合了他們內心的想法,所以他們選擇了默許。

“院長,衛生廳又打來電話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