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明說著,眼中滿是不加掩飾的後悔之色。
“這也正是我好奇的地方。按說我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對中醫了解不多,在我看來,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能治好病人就是好醫生。可你呢,明明學的是中醫,剛才為啥不表明態度?”
關山吐出一個煙圈,滿臉好奇的問道。
“這個……其實……哎,算了!”
秋明先是支支吾吾了幾聲,最終還是苦笑著把自己的經曆說了出來。
沒想到關山聽完,用一種看智障般的關愛眼神看著他,說道:“我說老秋,你身為中醫世家出身,居然討厭中醫,這話傳出去誰能信啊!你這……哎,我真是無話可說了!”
關山看著秋明,心中實在不知該如何吐槽了。
接下來兩人又聊了一會兒,便各離開。
時光飛逝,一個多月轉眼就過去了。
這段時間,上麵派了不少專家前來觀摩周天所研發的光刻機。
有了光刻機後,整個研究院的集成電路技術實現了質的飛躍,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
尤其是電子領域的負責人吳磊,在周天的引導以及混沌空間的助力下,成功實現了第一代芯片的突破,讓國內的電子工業一下子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隨著電子工業取得突破,其他領域在這段時間也有了顯著進展。
薑龍負責的機械研究,在機床上實現了從手工到半自動機床的跨越。
機電方麵,研究院成功研製出了新的電機和發動機,新發動機的動力甚至比紅星一號還要強勁一些。可惜由於材料的限製,暫時無法投入生產,隻能先擱置一旁。
日子一天天過去,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但與此同時,研究院與衛生廳的關係卻愈發緊張,甚至鬨到了領導那裡。
不過對於此事,上麵始終態度模糊,沒有明確表態,這倒讓周天心裡踏實了不少。
十月初,汽車廠的公交車和轎車陸續投產並開始量產,整個四九城隨即展開道路改造工程。十一月,華國最新的工業報告正式出爐。
今年由於氧氣頂吹轉爐的大規模建設,鋼鐵產量達到了八千萬噸,一舉超越了老大哥,在全世界排名第二。這一數據公布後,整個華國瞬間掀起了慶祝的熱潮。
無數百姓湧上街頭,燃放煙花歡慶,報紙也紛紛對此進行大幅報道。
糧食產量方麵,隨著四九城農機廠大量拖拉機投入使用,全國糧食產量增產了三分之一,從七千多億斤增長到了一億多斤,全國各地都迎來了大豐收。
在全國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中,華國提前完成了一五計劃,並順勢提出了二五計劃。
周天坐在辦公室裡,看著報紙上滿是歌功頌德的報道,心中卻隱隱產生了一絲憂慮。
眼看著時間越來越接近1958年,他不知道這次上麵是否會再次掀起“大煉鋼”運動。
要知道,這場運動雖然持續時間不長,但卻導致大量農民在農忙時節放棄了田間莊稼,耽誤了農時,糧食大幅減產。再加上一些天災因素,從而拉開了三年災害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