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廚師,要學會感受萬事萬物。我們雖與萬物形態各異,但是一旦到了微觀世界,你會發現,其實我們都是一體的,並沒有什麼不同……”
“每樣食材又有各自特點,就如同人的脾性不一樣。你試著把自己放到食材的位置,傾聽它的脈動,感受它的情緒,用心去呼喚它、認識它、理解它、把握它,你就會對食材有更深的了解,也會隨心所欲地烹製出你想要的美味……”
“譬如,你想做回鍋肉,就把自己當成一塊五花肉,想象自己跳入熱水中,被利刃分割,進入油鍋裡爆炒,與配料們起舞,然後散發自己最大的能量,將自己最好的一麵呈現出來……隻有這樣的五花肉,才對得起人們的期待啊!也隻有這樣的廚師,才能對得起食材的獻身啊!”
墨非沉默不語,內心卻掀起了萬頃波濤。係統的這一番話,將他原有的世界觀直接轟塌,碎成一片廢墟。
自從有了係統之後,他以為隻要有好的食材,按照係統提供的做法,完美copy就可以了。一直以來,他也是這麼做的,而且還收獲了一定的知名度。否則,庖丁會也不會來到這美食邊緣之地舉辦。
可是現在聽了係統的話,他才發現,自己不過是個井底之蛙,以為井內就是整個世界了,卻沒想到,井外的天地是如此廣袤、浩瀚!
單純追求廚藝,總有儘頭,就好比在蝸牛的觸角上經營,能建造出什麼宏偉的建築?
簡單地說:廚藝不過是小道,掌握廚道才是正途!
廚藝如果沒有廚道的駕馭,等同於瞎子摸象、管中窺豹,始終攀不上這個美食世界的最高峰。
能明白這個道理,這10萬元花得太值了!
這時,墨非突然想到昨晚司徒宇炒的那份蛋炒飯,普通的食材,日常的做法,味道卻與眾不同,好吃到想咬掉自己的舌頭。他百思不得其解,司徒宇到底是如何做到的。現在聽了係統的話,他終於明白了一點兒。
如何感受食材的情緒呢?係統的解釋是:體內的“氣”要與外界相連,溝通天地。隻有與萬物互聯之後,才能試著尋找食材的脈動。
自從係統給他製定了鍛煉計劃,他每天堅持不懈,已經可以感受到體內的“氣”奔流不息,也能體察到外邊的世界更加豐富多彩,可他還做不到讓體內的“氣”與體外的世界相連接,好像體內和體外多了一層堅韌的膜。
這也許是影響他進一步感受萬事萬物的障礙,多了這一層隔膜,就是兩個世界。
必須要打通這層隔膜,才能做到係統所說的“感受萬事萬物,感受食材的情緒”!
想到這裡,墨非盤膝坐下來,他要控製體內的“氣”,去撞擊那層隔膜,把體內的“氣”釋放出去,真正實現與萬事萬物的連接。
墨非凝神聚力,想用神識引導體內遊蕩的“氣”。不試不知道,一試才發現,“氣”根本不受他的控製:它四處亂竄,像水裡的泥鰍,滑溜得很。他嘗試去抓了一縷,轉眼又給溜走了。連試了幾次,都以失敗告終。
但是墨非並不氣餒,他放緩了呼吸,悄悄接近最邊緣的一絲絲“氣”。那絲“氣”極其微弱,被大股氣流剝離出來,在邊緣處遊蕩著。接近後,墨非趁它不注意,用神識將它包圍,一舉控製了它。
這絲“氣”被降服了!墨非試著運行它,在神識的操控下,它按照墨非指定的方向運動著。
成功了!
墨非壓抑著內心的狂喜,如法炮製,又試著俘虜了一絲遊離的“氣”……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他俘虜的“氣”越來越多。這些細微的“氣”合到了一起,成了一縷“氣”。當然,與體內奔流的大股“氣流”相比,這縷“氣”還微不足道,甚至有可能重新被大股氣流挾裹,脫離墨非的控製。
墨非小心翼翼地避開大股氣流,繼續吞吃著被拋出的小縷氣流……
一個小時過去,墨非控製的一縷“氣”,變成了頗具規模的小型“氣流”;又一個小時過去了,墨非控製的小型“氣流”越發壯大,與之前自行運行的氣流分庭抗禮。
是時候一戰了!
時間不等人,他進入夢廚空間已經7個小時了,對應外邊7分鐘,比賽時間僅剩下8分鐘了。
如果再拖下下去,他隻能向張雲鵬繳械認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