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種地之後就下海裡去撈海鮮。
到了八月,孩子們滿一歲了,已經能小小的挪步溜達了,她的空間儲藏室也早已堆滿了物資。
好些能放久一點的她都放到了外麵房間或者木屋前的院子裡。
沒辦法,儲藏室隻有隻有那麼大,不放在外麵也沒地方放。
天災已經初顯,再加上先前的大鍋飯糟蹋了不少糧食,還沒到五月家家戶戶就已經青黃不接了。
她一個月跟兩邊家裡打一次電話,確定了情況之後,五月就開始往兩邊家裡寄東西。
趙父趙母的,趙大哥趙二哥也有,方家一家子直接寄一起。
每次她都要出島去縣城寄四大袋的東西。
裡麵主打的乾海貨,外加一小袋的米以及幾瓶水果罐頭。
彆看不多,但這些東西在現在都很難得,已經是她不露餡又能寄出去的最保險的東西了。
“這老天爺也不知道是怎麼搞的,看不得咱們老百姓過點風調雨順的日子,聽說內地裡好些地方都乾旱了,我老家那邊也是,今年真是難過了。”
劉蘭坐在方圓家的小院子裡跟她聊天。
順帶幫忙抱著一個想院子裡溜達的小崽崽。
她老家那邊好幾次來信讓他們寄點糧食回去呢。
“去年年生就不好,沒想到今年更難過,確實挺難的!”方圓也隻得跟著歎氣。
大鍋飯一吃,到處都是青黃不接,還沒等到秋收好些地方都開始餓肚子了。
她空間裡是不少糧食,但也隻能支援兩邊的親人。
她要壽終正寢,可不想被人解剖了。
“還是你們家好,一家子城裡人有定量。”劉蘭羨慕的看著方圓說道。
城裡的人有定量,農村人隻有按人頭和勞動力分糧。
她老家今年收成不好,家裡都快斷頓了,山上的樹皮草根都搶光了。
“城裡現在的定量糧也減了,有錢都買不到東西,這日子大家都難過著呢。”方圓無奈的回道。
前幾天還收到家裡的來信,她那三嫂劉招娣過年後原本回來了的。
或許是因為這個年代離婚的少,再加上上次鬨了一場最後還是順利回來了,所以膽子更大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