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起疑(2 / 2)

他給九皇子的,隻是一些底氣,和曆練的機會。

就是喚醒那些戰狼軍,僅憑這些,還遠不夠和完顏烈一較高下的資本。

當年霍家軍,還有他自己和董慶堂,哪一個沒在完顏烈手下慘敗?

後來雖然小勝了幾次,也奪回了一些地方,但那場惡戰,至今讓他心有餘悸。

“聖上!”

董慶堂思忖片刻,又道:“該不會是北涼可汗完顏烈缺糧,把陽明、河套二地,當作包袱甩給九殿下?”

大昌皇帝擺擺手,搖頭道:“如此那樣,這個便宜,鄭繼業會讓小九白白撿去?”

罵歸罵,但大昌皇帝還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和董慶堂連著乾了三杯。

“朕還想和他成為兒女親家,你說說,朕這個決定,是否太輕率?”

大昌皇帝舉著酒杯,半眯著眼睛,死死盯住董慶堂的臉。

皇帝的醉話,哪敢輕言附和?

“聖上!”

董慶堂有意岔開話題,道:“北線安寧了,京都也就無憂了,想那南蠻、西蕃,都會重新考量與我大昌之邦交!”

這話沒錯!

把兵馬最強,地域最廣的北涼打下去,南邊,西邊那些蠢蠢欲動的外邦,就會收斂許多。

“老東西!”

大昌皇帝緊盯著董慶堂的臉,又道:“朕立老四為太子,是否太急了些?”

“聖上!”

董慶堂又是一杯酒下肚,咂巴著嘴說道:“臣曾記得,雁蕩河裡那什麼魚兒,用麵粉糊了,用菜油炸得焦黃,就著老酒,味道絕美啊!”

董慶堂衝鋒陷陣,死都不怕!

但從不參與皇子奪嫡,更無站誰位的跡象。

對九皇子永康親近,也是永康的出色表現,讓他看到了大昌的希望。

看到了能雪恥前仇的機會!

那一敗,已經像烙印,深焊在他的心上。

也是由於九皇子勇挫北涼使團,讓他多年的頹廢,看到了一絲曙光。

“老東西!”

大昌皇帝又罵一句,喝乾了自己杯裡的酒,感歎道:“都怪他的母親是個宮女,出身太過卑微!”

臥槽!

這老殺才!

不怪自己當年管不住自己褲襠裡的鳥,反而埋怨起九皇子永康母親的出身太卑微!

如是那樣!

閹了當太監好了!

自己亂播種,還怪那塊田長得不是地方?

你娘出身倒是不卑微,你也當初沒當上太子。

要不是野心爆棚,率眾圍攻皇城,逼死前朝當皇帝的堂哥,說不定這會還抱著牛糞火盆烤土豆吃呢!

“你想吃雁蕩河的魚?”

大昌皇帝擺擺手,搖頭道:“你個老東西,老狐狸,彆想美事了,這把年紀了,打仗的事,就讓年輕人去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心思被大昌皇帝戳破,董慶堂頓時老臉一紅,訕訕道:“回春天暖,冰雪融化之時,我大昌帝國,可向北涼全線出兵!”

“北涼,肯定要打!”

大昌皇帝眼裡寒芒閃過,皺起眉頭道:“可朕又擔心朝中,那些人背後動作不少,恐怕暗中橫生枝節,趁虛而入。”

“依臣之見!”

董慶堂索性放下手中酒杯,躊躇道:“九殿下文治、武略,均不在臣之下,聖上大可把北邊……”

“住口!”

此言一出,大昌皇帝麵色驟變,沉聲道:“如是那樣,鄭繼業會甘心?你確定他和朝中勢力沒有結黨?”

永康拿下烏特昭部,在大昌皇帝的眼裡,這裡麵也有偶然成分所致。

永康又拿下河套、陽明二縣!

大昌皇帝不淡定了,這裡麵,絕對沒有僥幸,那可是浴血奮戰的結果。

作為和北涼打了無數次仗的趙天欽,不會把這些都歸功於僥幸上。

但永康的兵馬實力,遠不如手握二十萬大軍的鄭繼業,這多年來,鄭繼業以戍邊的名義,幾乎掏空了半個國庫。

而永康一去,立馬就打了完顏烈一個落敗而逃,北涼守軍被迫交出河套,陽明二縣。

如此一來,大昌皇帝不得不懷疑鄭繼業的動機了!

起碼說明,就憑眼下的定國軍,完全可以把北涼軍隊從河套、陽明的地界上趕出去。

如此,也就沒有北涼可汗完顏烈派出使團來羞辱他,羞辱他大昌國體的逼貢行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