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是誰想要九皇子死?(1 / 2)

見皇帝反而冷靜下來,之前諫言的大臣們,不禁心頭一沉。

挨了打的永泰,目光怨毒地瞥向夏士誠。

你個老東西,到底是站誰一邊?

眼下正是用錢的地方,好多窟窿都得填,就是不見有進項。

形勢如此緊急,你個老東西也不急?

就在大家忐忑不安,胡亂猜測的時候,大昌皇帝目光投向董慶堂,緩緩說道:“董愛卿辛苦了,一路鞍馬勞頓,早些回去歇著吧!”

“謝聖上!”

董慶堂心頭一鬆,拱手謝恩。

一場茶話會,就在好多大臣們的惴惴不安中散了。

……

待大臣們散去,大昌皇帝唯獨留下夏士誠。

這一幕,被李嵩看在眼裡。

心頭陡然一驚後,平時穩如泰山的李嵩,也不由得一陣虛汗淋漓。

“夏愛卿!”

大昌皇帝緩緩落坐,指了指一旁的椅子,又道:“坐下說。”

“謝聖上!”

夏士誠紋絲不亂,走了過去就坐了。

“今天夏愛卿,為何如此惜字如金?”

大昌皇帝顯然是對夏士誠的沉默,感到不可思議,麵對如此大事,這不是他夏士誠的風格。

起碼,他得為永泰辯解幾句。

“回聖上!”

剛落座的夏士誠,站起來拱手一禮,道:”老臣觀點,向來是以理服人,可太子之言,老臣覺得甚是荒謬,故不敢妄言混淆視聽。”

“哦!”

大昌皇帝隱約覺得,這夏士誠和永泰之間,似乎已經出現裂痕。

“理本來就是越辯越明,夏閣老不是向來擅長辯論,怎的又說不敢妄言?”

大昌皇帝直擊核心,毫不繞彎就是一問。

“聖上明鑒!”

夏士誠拱手,緩緩又道:“所謂辯理,那是在事情有明顯爭議的時候,拿論據說話而已,可方才太子觀點,純屬臆造,故老臣不敢苟同。”

“好!”

大昌皇帝擺擺手,又道:“不談太子了,說說李棟和劉勳吧!”

夏士誠心頭一凜,皇帝拋磚引玉半天,終於拋出這個極不可能,但又確實發生了的事件。

這個事件!

說簡單了就是劉勳和李棟早有勾結,企圖破壞陽明、河套二地的收複。

但他們為何要這麼做?

難道,是他二人真和北涼有勾結?

如果有!

那麼,說永康又和北涼可汗完顏烈提前商議好的這些說辭來看,豈不是自相矛盾嗎?

既然說永康勾結北涼,那麼,劉勳和李棟為何又要跟永康作對?

如果劉勳的行動,僅僅是為了破壞永康和北涼的勾結,那為何又綁架他的頂頭上司來要挾雁門鎮駐軍?

事情就是董慶堂所說那樣,但永泰的一番說辭又互相矛盾。

反正!

怎麼對永康不利,永泰就使勁往這上麵扯。

當然!

稍有腦子的人,是不會跟著永泰糾纏這些所謂的“疑點”和“蹊蹺之處”的。…。。

所以,大昌皇帝直接拋開永泰所扯的那些,而是把問題,直接指向鄭繼業的死。

反正!

鄭繼業、劉勳和李棟三人之間,絕對已經有其中兩人都結成了同盟。

明顯的是,劉勳和鄭繼業,已經對立。

但為何對立?

李棟又是誰的人?

在明知陽明已經被收複後,企圖強行攻占陽明城,這是和劉勳站一起?

還是,和他的頂頭上司鄭繼業保持一致?

或者,這三人已經各自為政?

要說這事件裡最令人費解的地方,那就是劉勳不顧一切,要致永康於死地。

也可以把這個問題一分為二看待!

其一,李棟強行攻占陽明城的目的,倒也不難解釋。

為了搶功,新接手雁翎關的李棟,極有可能做出這等利令智昏的糊塗事來。

其二,但劉勳又是為了什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