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們都心係災民,這可不能忘了我的一份啊!”
六皇子永哲,望了三位兄長一眼,轉身向大昌皇帝道:“父皇,兒臣也願捐一萬兩銀子用於移民大計。”
對於幾個皇子的踴躍捐款,大昌皇帝不由得頷首點頭。
“父皇,這捐款,不能少了兒臣一份啊!”
“幾位哥哥都如此大義,小弟應當好好學習才是,我也認捐一萬兩。”
七皇子,八皇子一起上前,紛紛表示自己不能落後。
麵對眾皇子的捐款,朝上大臣們紛紛議論一片。
戶部尚書張庸,激動得滿臉通紅,走出文官班列,向眼前的幾個皇子一躬到底,顫聲道:“幾位殿下如此慷慨,真令微臣感動啊!微臣代表戶部,先謝過幾位殿下了!”
這兒子都捐款了,當老子的豈能再坐得住?
大昌皇帝目光平靜,緩緩從大臣們臉上一一掃過,然後把目光停在張庸臉上,“朕也為移民大計捐銀,五十萬兩。”
說著,大昌皇帝伸出一隻巴掌,在向張庸亮了一下。
“謝主隆恩!聖上捐出自己的銀子,天下災民能不念著聖上的好嗎!”
張庸又是一陣激動,向大昌皇帝跪下磕了個頭後,又紅著臉向文武百官說道:“本官家境貧寒,隻能拿出五百兩銀子,還望各位大人莫要笑話!”
“張大人,給我也記上一千兩銀子,眼下朝廷困難,大家能拿多少就拿多少,齊心協力渡過難關!”
平時摳門出了名的焦仁,也站了出來,讓戶部尚書張庸也給他記上一千兩銀子的捐款。
大昌皇帝見狀,低頭囑咐劉安一聲。
劉安立刻讓小太監們拿來紙筆,當場就替戶部把方才捐款的數額登記下來。
這皇帝,皇子們都捐款了。
而且,平時最摳門,最節儉的張庸和焦仁都捐了,其他大臣們還能坐得住嗎?
當然!
夏士誠哪能看不懂這些?
當二皇子永寧一站出來,提到國庫困難的時候,他就想到後麵該有的事情了。
作為朝中肱骨,哪能落後於他人?
“張大人,我也沒積攢下多少家財,這移民大計可是萬不敢耽擱,我們這些拿著朝廷俸祿的人,少吃一口,多吃半碗,這都沒什麼,可是災民們等不住啊!”
夏士誠目光投向張庸,拱手又道:“幾位殿下和大人們如此覺悟,聖上又是如此慷慨,我就是把棺材本賣了,也要為移民大計出一份薄力!”
“作為食君之祿多年的老臣,理由率先垂範,既然帶頭作用二殿下已經起了,這樣吧,給我也記上十萬兩銀子,回頭我湊湊,讓府上管家把銀子送到戶部銀庫。”
這夏士誠一表態,而且又當場捐出十萬兩銀子,李嵩知道接下來他該如何了?
“聖上和殿下們,如此體恤百姓,微臣也理應向移民事務出一份力。”
李嵩說完,把臉轉向張庸,道:“煩勞張大人給我也記上十萬兩銀子,為百姓抱薪,哪怕倒斃於風雪,老朽也在所不辭!”
到底是輔國大臣,一番話說得是大義凜然。
殊不知!
就這些人,一年搜刮百姓的民脂民膏何其豐厚。
拿出區區十萬兩銀子,這算得了什麼?
無非就是減少了一些家裡銀箱的壓力而已。
輔國大臣李嵩和閣老夏士誠都捐了,剩下的大臣們,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將,都紛紛上前報上了自己要捐的數額。
幾個小太監忙得不可開交,替戶部尚書張庸,把大臣們的捐款一一記錄了下來。
一堂朝會,直接變成了捐款現場。
大昌皇帝一臉輕鬆,在鑾座上端起茶盞,慢悠悠喝起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