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這裡上繳乞討款的共有9個,徐舉一繼續觀察著,直到近中午12點,徐舉一總算得出這分三組,共有三個頭目,每組10人以內,原先還以為各乾各的,近中午吃飯時,才發現這三個頭目聚在一起去吃飯了。
兩男一女,年齡都差不多。
三個人一起吃的午飯共4菜1湯,頗為豐富,徐舉一找相鄰的位置坐下,就單點了一個瘦肉湯粉。
從談話中感受得到,兩個男人對女的顯然甚為尊敬,尊稱為花姐。
花姐叫長發的男人為‘木木’。
另一個臉上長了顆淚痣的男人叫‘江兒’。
聽著聽著,雖然他們說的有一些暗語黑話,稍作分析也能明白個大概。
比如他們說新貨雜著舊一起帶,應該是乞討兒童中,由熟練的帶領新手去行動。
有說了區間交流,雌兒交換等等,估計是這批兒童不定期與彆的地方交換。雌兒交換,徐舉一估計是說女孩子的交換吧,這個很重要嗎?
從談話也常有聽到,板滕,餓罰……
估計是對行乞不達標的殘障兒童進行體罰的手段。
綜上總結,的確是一個有幫派控製的乞討組織無疑了。
這幫人屬於丐幫嗎?殘障兒童是先天還是後天人為的呢?這是徐舉一最為關心的。
徐舉一決定,跟蹤他們,到底落腳點在哪兒?徐舉一隱隱感覺到追蹤下去肯定有風險,但如果這幫人用殘酷的手段控製一幫兒童謀私利,徐舉一實在無法容忍,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催促著自己,去拯救這批受苦受難的兒童。
三個人悠閒的把4菜1湯掃個精光,然後,每個人分彆給自己帶的兒童打了飯,4元一份的快餐。
徐舉一這次跟花姐去看個究竟,發現兒童們也不是集中在一起吃飯的,而是兩人為一組,其中女孩子相比年齡大些,沒有看出有殘障的地方,女孩子就照顧著一個年齡特彆小的男孩,如此都是分散投食,吃完繼續乞討,花姐即在陰涼的地方,鋪開竹席,倒頭便睡。
又想讓馬兒跑,但卻不讓馬兒吃得飽,這些孩子們一看到白飯和菜,就兩眼發光,囫圇吞棗似的,4元的飯菜幾口就吞下去了,在他們看來,寧願飯多一點,菜少一點,畢竟飯更能抗餓。
其實4元的快餐就幾片白肉,白菜,豆芽和米飯,商家還要賺一兩元利潤呢!
徐舉一看得莫名一種心酸,與此同時,徐舉一眼角瞥見有一對年輕的男女,也在關注著這些兒童的吃飯情況,這對年輕的男女還有意無意的擺弄著一個手提包,好像有對準不同的角度。
徐舉一驀然驚覺,剛才在吃飯的時候,這對年輕人也在斜對麵,這手提包直接擺在飯桌麵上,而不是放在座椅上。
有人跟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