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陳一元這個名字“東林黨”三個字在崇禎腦中閃過不由得提高幾分警覺似不在意的回了兩字:“準奏。”
得到崇禎的準允陳一元這才接著道:“啟奏陛下盧象升、洪承疇二人作戰不利放任流賊竄入鳳陽火燒皇陵此乃大過也。”
“臣奏請陛下將兩人革職查辦以儆效尤為後來者戒。”
陳一元話音剛落兵部左侍郎楊嗣昌就跳了出來:“啟奏陛下盧象升、洪承疇二人固然有錯但陳禦史之言微臣不敢苟同。”
“正所謂勝敗乃兵
家常事,怎可因一場戰役的勝敗就將前線領兵將領革職查辦,這豈不讓前線剿匪的將士寒心。”
楊嗣昌話畢,兵部左郎中陳必謙手持笏板緊隨其後站了出來:“啟奏陛下,楊大人此言差矣。”
“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盧象升、洪承疇二人所犯之過可不單純是勝敗問題,而是放任流賊竄入鳳陽使皇家祖陵蒙塵,如此大過不罰,不足以平民憤。”
“微臣讚同陳禦史之言,將盧象升洪承疇二人革職查辦。”
陳必謙說得憤慨,龍椅上的崇禎卻不為所動。
這陳一元和陳必謙都是東林黨,尤其陳必謙這廝,還是東林點將錄裡的“地英星天目將”。
雖說東林黨在天啟年間被魏忠賢弄死了一大批,可在朝中的勢力依然龐大,特彆是崇禎登基後,很多當時被打壓的東林黨成員又重新複起得到了重用。
這地英星天目將陳必謙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本隻是督察院的一個七品禦史,在崇禎登基後卻官運亨通。
史上,陳必謙從一個小小的七品禦史做到江南道禦史、兵部郎中、河南巡撫,最後爬到了工部尚書的位置。
崇禎若有所思的想著,這乍一看是禦史聞風奏事,兵部內訌,實則是黨派之爭。
就在這時,左都禦史張捷也站了出來向龍椅上的崇禎一躬身:“陛下,陳大人言之有理,應當將盧象升、洪承疇二人革職查辦,臣,附議。”
眼見左都禦史張捷下場,兵部尚書張鳳翼緊隨其後聲援楊嗣昌。
“啟奏陛下,盧象升、洪承疇乃是一時之過,眼下正是與流賊作戰的關鍵時期,不宜臨陣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