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讓孫傳庭始料未及,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要知道,這個時期的孫傳庭不是陝西巡撫,也不是身負皇命的三邊總督,隻是一個官居六品的順天府丞。
在這個位置上可以說幾乎接觸不到什麼國家大事,他能把農民軍的本質問題看透徹已經算是不錯了。
談及關外的韃子、建奴,他以前還真沒怎麼考慮過,是以一時間不知如何作答,陷入了沉思。
崇禎也不著急,
就這麼靜靜的等著足足好幾十息後孫傳庭才從沉思中悠悠轉醒斟酌著開口道:
“陛下之問微臣以前未有考慮如今陛下相問那微臣就鬥膽說說自己的拙見。”
“據微臣所知崇禎五年遼東的奴酋皇太極在歸化城大敗林丹汗林丹汗在這一役中葬生使得原本林丹汗麾下的蒙古部落群龍無首各自為戰。”
“這也讓奴酋皇太極有了可乘之機掌控了大多數蒙古部落這也使得遼東建奴的實力大漲。”
“如今遼東建奴兵鋒正盛反觀我大明卻是流民四起、災荒不斷以至於國庫空虛、軍備鬆弛。”
“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微臣拙見我大明當暫緩對關外用兵當以賑濟災荒平定內亂恢複安定為先而後再尋清除關外韃子、建奴之法。”
孫傳庭的一番話說得崇禎肅然起敬雖然他不完全讚同孫傳庭的說法但孫傳庭說的也八九不離十。
就當下而言的確不適合與遼東的建奴死磕。
彆看就這麼幾句話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也很淺顯但大多數朝中官員就是看不透、拎不清對大明的國情和處境一無所知還以為現在的大明是曾經那個大明。
比方說東林黨他們就完全不考慮連年災荒民不聊生國庫空虛為了名利一味堅持對關外建奴用兵。
至於國內的農民起義軍則完全不被東林黨看在眼裡隻因在他們看來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之流隻不過是一群大老粗組合起來的烏合之眾壓根不值一提。
以內閣為首的浙黨、楚黨、齊黨多是一些無能無腦之輩就知道阿諛奉承、爭權奪利、盤剝百姓。
原本的崇禎就是被這群人的盲目自信、阿諛奉承搞得暈頭轉向加重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