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咱家不是還有些種子嗎?”他忽然開口,語氣帶著幾分急切。
“種子?”母親疑惑地抬起頭,“你是說那些留著明年春天播種的種子?那可是全家最後的希望,不能隨便動啊。”
“我知道,可是現在已經入秋,春天還早著呢。要是咱們能在院子裡種點彆的東西,哪怕長出來能吃一點,也比現在強。再說了,這老槐樹下的土壤,似乎比地裡的要好一點,或許能試試。”他放下碗,聲音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堅定。
母親猶豫了一會兒,最後還是點了點頭。她知道,兒子雖然年輕,但腦子靈活,有韌勁。他既然這麼說,或許真的能闖出一條生路。
接下來的日子裡,李向前把院子翻了個底朝天。他將老槐樹下的草地整理得平整又細膩,又找來幾塊石頭圍成一個簡易的土台。為了節省水,他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會拿著一個舊木桶,到村頭的水井挑水回來,澆在這小小的土台上。
種子是母親多年來省吃儉用存下的,這些年莊稼不好,能留下來的更是少之又少。李向前一顆一顆地挑選,確保每顆都飽滿無損。他小心翼翼地將它們埋入土中,仿佛埋下的是全家的希望。
一連幾天,村裡人都對李向前的舉動指指點點。
“他在折騰什麼呢?秋天種地?不是瞎費勁嗎?”
“聽說是他娘舍不得那些種子,讓他試試。我看這不是種莊稼,是埋種子。”
麵對這些議論,李向前毫不動搖。他知道,饑荒中的每個人都在掙紮,但正因為如此,才更需要有人敢於嘗試,哪怕是做看似愚蠢的事。
終於,幾天後,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第一株嫩綠的芽從土裡探出頭來,那柔弱的生命卻帶著不可忽視的力量,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隻要有水和土,饑荒也無法阻擋它的生長。
“娘,快來看!”他興奮地喊著。
母親聞聲趕來,看到那片綠芽,眼眶頓時濕潤了:“真的長出來了!向前,你行啊!”
然而,這僅僅是個開始。為了讓這些苗長得更好,李向前繼續想辦法。他每天早起為它們澆水,還撿來村裡的枯草和爛菜葉,做成簡單的肥料。村裡的一些老人見他這麼執著,也忍不住出手相助。他們告訴他如何用草木灰改良土壤,又教他怎樣防止秋霜凍傷幼苗。
院子裡的綠意越來越濃,四合院仿佛在這饑荒的年景中重新煥發了生機。而李向前的努力也逐漸感染了村裡的人。鄰居們開始模仿他的做法,在自家的小院子裡嘗試種植,雖然條件簡陋,但大家的信心卻在一點點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