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建國一開始走的相當成功。
找到了外商,注冊了海外公司,進入內陸,貸款、辦廠。
開始的那個模具廠,經營的也相當不錯,每年可以有幾十萬的利潤。
可是,還了部分貸款,再加上幾個合夥人的分成,落到他手裡的,不過二十多萬。
在那個年代,這已經不少了。可是,他還是覺得發展太慢了。
二十多萬,拋去吃喝養小三小四,剩不下幾個錢。
於是,他就想多搞幾個這樣的模具廠。廠子多了,每個廠都有個二十來萬的收入,加起來不就多了嗎?
他就帶著外商,到其他城市考察,采取合資或者獨資的辦法,又在其他城市辦了幾個模具廠。
廠子多了,需要的資金也自然增大。他自己沒有那麼多錢,就又以外商的名義貸款,或者忽悠彆人投資。
兩年下來,他在南方不同的城市,手下就有了八個模具廠,可連貸款帶吸引他人投資,竟然也欠下了上千萬的外債。
如果他的這八個模具廠,都像第一個模具廠那樣掙錢,這上千萬的外債,其實也不難還。
可他本身就沒有太多的知識儲備,對管理也是一知半解,這些模具廠又分散在各地,不好逐一嚴密監控。
這樣一個攤子,彆說是他張建國,就是有著管理上萬人大廠經驗的姚遠,也很難說能夠有效管控。
當然了,如果是姚遠的話,他也絕對不敢這麼去搞企業。
這正是人家說的,無知者無畏。
張建軍被抓的時候,他就是在搞最後一個模具廠。那時候,有些無法監管的模具廠,已經開始出現虧損的情況了。
可是,他這一步已經走開,就很難回頭了。
到了這一步,為了彌補前麵工廠的虧損和還欠款,他就必須要弄到更多的錢。
怎麼辦呢?就得到新的城市,繼續辦廠,繼續合資或者貸款。利用辦新廠騙來的錢,彌補前麵廠裡出現的虧空。
發展到後來,就隻能是不斷打著辦廠的名義,吸引彆人投資,拆了東牆補西牆。辦廠就成了他騙錢的手段,不再考慮能否盈利了。
這樣東拆西借地走下去,最終會是死路一條。這一點,他是完全清楚的。
等他處理完了哥哥和專賣店的事情,回到南方的時候,資金缺口已經越來越大了。
他不想把手裡的資金,用來填這個無法填滿的無底洞了。
那時候,好多像他這樣,搞工廠虧損倒掉的,都在跑路。他在心裡,已經決定這麼乾了。
反正這些工廠名義上的法人代表,是那個外商。這小子隻知道吃喝玩樂,哪天他跑路了,債就都推到這小子頭上就完了。
隻是跑路以後,再乾什麼,他還沒有想好,還在維持著這些廠子不倒,在思考下一步的行動方案。
就在這個時候,大橘子給他提供了姚遠在擴大自己加盟店的情報。
大橘子為了整死姚遠,又雇了倆店員看店,她自己則什麼都不乾,一路跟著姚遠的步伐搜集他的情報,不斷向張建國彙報。
姚遠不知道大橘子和王強的事情,壓根兒都沒想到,小慧不但整完了張建軍,還捎帶進去一個大橘子,大橘子已經恨他入骨了。
張建國卻從姚遠拓展自己業務這個地方,看到了姚遠的破綻。
姚遠這樣搞,資金鏈是很脆弱的,經不住任何打擊。
張建國就是整天為了自己的資金鏈不斷裂,挖空心思想辦法,對這個也就比較敏感。所以,在這方麵,他都算專家水平了,看明白姚遠的弱點,也不是難事。
但他同時看明白的,還有自己可以利用姚遠的破產,開拓一片新天地,就此奠定自己在北方市場的時裝專賣霸主地位。
於是,他拋下自己在南方的工廠,讓他們自生自滅,帶上自己所有的資金,回來了。
一九八三年的年末,姚遠也從外地回來了,還給上了一年級的搖搖買回來一個稀奇古怪的鉛筆盒。
鉛筆盒很寬很厚,上麵還帶了幾個小按鍵,按不同的按鍵,鉛筆盒上,就能從側麵彈出好多小東西。有鉛筆刀,小放大鏡,還有盛橡皮、鉛筆芯的小盒子。
他回家,照例是先到嶽母家裡,把給大家帶的禮物都放到薑姨的炕上。
給薑姨買的,是一件羊皮坎肩。薑姨已經五十四了,雖然還不老,身體也很好。可是人年紀大了就容易怕冷,有件皮坎肩可以防風。
給美美和抗抗帶回來的是一模一樣的兩件狐狸皮的圍巾。
姚遠出去買東西,給抗抗和美美的,都刻意一樣,省得美美說有偏有向。
抗抗圍了那圍巾,在大衣櫃跟前照鏡子。那大衣櫃上有一塊大鏡子,可以把整個人都照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