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似有所指(2 / 2)

倘若當初他把這份算計人的心思,用在正當處,說不定啊,也是個不得了的人物。

可惜呀,他的這個兒子張建國,也就是你的老板,還是不接受他爹的教訓,還在按著他爹算計人的老路子走。這樣下去,恐怕這輩子還是逃脫不了和他爹一樣結局!”

周朝陽喘息半天,就回答姚遠說:“姚總,張建國已經不是我的老板了,我和他也再沒有任何關係。

不過,姚總的話,的確值得深思,在下受益匪淺。”

姚遠不置可否,又把車拉套背起來,繼續拉著地排車前進了。

他們再次來到張大爺住的樓下的時候,服裝公司副總孫保國,已經帶著公司的幾個高管,在樓下等著了。

老板親自下手乾活,高管們無動於衷肯定不行啊,隻好跟著來了。

大家一擁而上,把姚遠給替換下來。

姚遠就問孫保國:“你們都跑這裡來,公司裡沒事嗎?”

孫保國就回答說:“公司有李副總值班。下一次李副總帶人來,我們輪換著。”

姚遠還是兼任著服裝公司的總經理。之所以不任命總經理,就是要搞他的平衡術。兩個副總可以相互競爭,省得他們偷懶。

聽孫保國這樣說,姚遠就點點頭說:“應該這樣。我們都人到中年了,整天的忙工作,身體會慢慢鏽住的。這段時間,我每星期都至少參加一次公益活動,出些力氣,反而感覺身體輕鬆不少。

所以呀,我建議,咱們的管理層,特彆是高管們,平時缺乏活動,應該像我一樣,每星期至少參加一次體力勞動,這個將來要形成製度。這對大家的身體,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孫副總心裡就暗暗叫苦。象征性地參加點活動可以,這每星期和一次煤泥,一下子就是兩千斤,還得攤成煤餅。

就這個勞動量,一星期一次就夠嗆了,根本歇不過來。幸虧老板沒想起來讓他們一星期來兩回,要不然大家就都得醫院裡躺著去了!

肚子裡腹誹,嘴上卻說:“姚總您說的太對了。我們平時老在辦公室裡坐著不動,的確不利於身體健康。這樣每星期都拿出一天來助人為樂,比去健身房專門鍛煉,效果要好得多,也更有意義。”

姚遠知道他拍馬屁,乾脆不搭理他,把和煤泥攤煤餅的活交給他和高管們,自己帶著周朝陽進張大爺屋裡去了。張大爺就住在這排樓的一樓。

這張大爺是礦機大件分廠的退休工人,老伴早早沒了,他自己拉扯大兩個兒子。

如今,倆兒子都在很遠的地方工作,家裡隻剩下他一個。

常年的勞累,讓他得了膝關節疾病,兩條腿疼的走不了路。

都說養兒防老,真的老了,成了累贅,兒子們就嫌棄了。

張大爺在兩個兒子家裡都住過,深深體會了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最後還是回到自己家裡來,一個人過日子舒坦。

雖然腿腳不利索,生活艱難,總比在兒子那裡看彆人臉色舒服的多。

辛苦半輩子,舍不得花錢找老伴,總算把兒子們拉扯大,最終卻是這麼個結局。老人一度心灰意冷,隻湊合著餓不死自己就成,日子過得有一天沒一天的。

是薑姨偶爾來礦機宿舍裡找她那些老姐們,聽說了張大爺的事,回來就跟抗抗說了。

抗抗就帶著人過來,把老頭弄到市醫院裡去看病,住院打針,出院還給拿了藥。又帶人把他家裡給收拾乾淨。從此,張大爺就成了她慈善基金會的一個照顧對象,每星期都安排義工過來,幫著老頭打掃衛生、洗衣服做飯。

有人這樣無私地幫他,張大爺對生活重新有了希望,精神上好了,病恢複的也很快,已經可以不拄拐棍走路了。

姚遠和周朝陽進屋的時候,張大爺已經衝好了茶水。見他們進來,就招呼說:“大廈啊,趕緊坐下歇歇。”接著就打個唉聲,感慨著說,“沒有你們兩口子,我都怕活不到今天呀!”

礦機一萬多工人,姚遠連一半也認不過來,他並不認得張大爺。但他在礦機的時候算是名人,大多數人卻都認得他。

自有了慈善基金會,抗抗幫助的人到處都有,一般自己能夠自理的,抗抗就不往養老院裡送。

時代走到今天,人們生活的節奏眼看著在加快,都在為了多掙點錢而拚命奔忙,又哪裡有多餘的時間照顧老人呢?像張大爺這樣的老人實在是太多了,都弄到養老院裡去,再有仨養老院也裝不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