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壓力山大(1 / 2)

() 在試驗廠區的課題研究過程中,姚遠把一些自己上一世已經知道,現在還沒有的技術和設備構造,在關鍵時候透露給研究人員,讓他們避免走彎路的同時,加快研究進度。

比如這微進給電機和驅動係統,他們早就在研究了,隻是還有許多參數,需要反複試驗,得到一個讓整個係統可以穩定工作的參數數值。

微進給電機和驅動係統,按照姚遠前世的記憶,其實早就做出來了,隻是姚遠隻知道大致構造和電路原理,具體參數他不可能記住。

有了這些構造原理,有電氣方麵的專家,研發過程就可以縮短十年甚至是二十年。

按照姚遠的推測,微進給技術應該是九十年代以後的科技,離現在至少還有四五年。所以,他並沒有催促研究所的進度。

研究所不僅搞微進給這一個項目,還有其他項目啊。比如單片機技術,晶體紅外線接近開關,等等的將來要應用到設備上的東西,不可能專門在這一個項目上下功夫。

隻是姚遠萬萬沒有想到,現在人家就已經把微進給技術應用到實踐當中了,而且還配備了真正意義上的計算機。

他得和研究所的負責人好好談談了。必須集中所有的人力、物力資源,在短時期內把微進給技術搞出來,應用到自己的設備上。要不然,美美製衣的命運,將和那個著名收錄機企業的命運,毫無區彆了。

研究所的所長叫丁群,今年五十多歲了,高級電氣工程師。

丁群過去就是礦機研究機構的專家,姚遠當年進廠的時候,他還沒有退休。

不過,從進入計劃經濟以後,礦機的研究所就沒有多少事做了,工資也很低。丁群那時候就到一些鄉鎮企業裡,去給人家幫忙,指導這些鄉企的技術革新,掙些外快補貼家用。

在礦機,這人普普通通,甚至因為總是上班請假和遲到早退,被列入了不可救藥的對象。可在鄉鎮企業,人家卻拿他當大爺,遠接近迎,。小轎車總是開到他的家門口,晚上吃飽喝足再用轎車給送回來。

姚遠在礦機的時候,就知道有這麼一號人,技術水平絕對不一般。可惜,這人不喜歡阿諛逢迎那一套,為人比較軸,又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領導們都不喜歡他,總是提不起來。乾一輩子,也就憑自己的本事,弄了個高級電氣工程師的技術職稱,剩下的就什麼都不是了。

薑美美主政礦機的時候,姚遠曾經特彆提出丁群這個人,建議美美重新組建研究所的時候,讓他主持研究所的工作。

丁群果然不負眾望,在大型新式機械的研發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美美從礦機出來,丁群失去了保護,就又像前世一樣,“不務正業”去了。

美美製衣走上正軌以後,姚遠親自出麵,做了好多工作,才把丁群挖過來,以他為骨乾,成立了研究所。

美美製衣的設備,之所以先進於同類國內產品,一個是靠姚遠的先知先覺優勢,可以提前將許多當時沒有的技術提前應用到設備上。另一個,就是靠丁群領導他的研究所,把姚遠說出來的先進理念,轉化成現實了。

這個微進給技術,是將來將計算機和設備連接到一起,實現全麵自動化的關鍵,姚遠當然不能漏了,很早就布置課題了。

可是,牽扯到製造原材料和電器元件不好找,丁群也是跑遍了全國各地,連進口的國外元器件都算上,才總算湊齊了。

按著姚遠的要求,做出來第一台電機,就是一年以後了。然後又不斷改進,直到可以實現驅動電機聯動,就又是一年。

如今,電器壽命和穩定性,還是有差強人意的地方,丁群也一直在不斷修改數據,不斷試驗。

姚遠這次過來,就是要把美美製衣這次麵臨的嚴峻情況,告訴丁群,讓他做到心裡有數。

他來到研究所,去丁群的辦公室裡,關上門,讓杜娟在門口守著,就把情況都告訴了丁群。

從老板的話裡,丁群已經聽明白了,美美製衣能否生存下去,甚至反敗為勝,戰勝對手,就全看他能不能儘快把微進給技術成熟化,運用到設備上去了。

這個壓力是相當大的。但丁群是有一股倔勁的,要不然在礦機也不會混不開。

姚遠向他保證:“資金、人員、材料,需要什麼,你直接找我,我儘最大努力滿足你。”

說到這裡,姚遠就盯著他說:“但是,我們撐不了多久,不能等到兩三年以後,對方翅膀硬了再反擊,那就晚了。我們必須要在一年以內,解決掉對方。

為此,我給對方挖了一個大坑,替他創造條件,讓他迅猛擴張。隻等著你的東西成熟了,我就把對方埋進這個大坑裡,讓他再也無法翻身!

可是,如果你的這個東西出不來,或者出來晚了,我挖的這個坑,很可能埋的不是對手,而是我們自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