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一怔,繼續和售貨員溝通,“我想買的是這部電視劇的Vcd光盤。
請問哪裡會有買的?”
售貨員遲疑的和尤金確認,“您想說的是鐳射光碟吧?”
尤金心中一動,這才反應過來,現在才是1992年,世界上第一台Vcd,在1993年9月才會正式麵世,現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Vcd這種東西的存在。
這讓尤金在恍然之餘,笑出了小酒窩。
他就說這是一個遍地黃金的時代,你看,隻是隨便來逛一逛,錢就這樣跳到了眼前。
萬燕Vcd!
1992年的大明,用的還是鐳射影碟。
簡單來說,這就是用來儲存電影的雙麵視頻光盤。
雖然它的應用場景是在電視、電影和卡拉oK中,但是由於售價極貴,機器動輒數萬元,而一張影碟的價格,也動輒大幾百甚至上千,
所以彼時,這種又名為Ld的技術並沒有真正走入家用市場,更多的還是應用在卡拉oK上以及鐳射電影放映廳。
而且在技術上,Ld技術也有很大的問題,儲存視頻的時長非常短。
可以說,整個Ld技術就是既不價廉,又不物美。
這個時候,整個中國乃至全世界,都迫切需要一個更加廉價物美的替代品。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華裔,斯高博公司的總裁與一個來自大明內地的企業家薑萬蒙先生,在1992年的電視機尖端前沿技術交流會上相遇了。
斯高博公司當時隻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芯片公司,由華裔孫燕生於1988年成立。
彼時,pEG-1技術剛剛開發出來不久,由於它的分辨率過低,這項技術出現後,並沒有得到大公司的過多關注。
但是也是由於它分辨率過低的原因,一張光盤上,可以儲存70分鐘的內容。
這個市場讓孫燕生敏銳的意識到,這項技術大有可為。
在pEG-1的標準推出後,孫燕生立刻組織公司的團隊開始研究相關的解壓技術,並根據技術,成功的做出了第一個pEG-1相關的芯片。
而在今年4月份美林頓舉辦的電視機尖端前沿技術交流會上,這兩人宿命的相遇了。
來自國內的企業總裁薑萬蒙敏銳的意識到,可以通過這個技術,把視頻儲存在cd中,以達到新的視聽體驗。
兩人一拍即合,達成了合作。
薑萬蒙回國調研和鋪展銷售渠道,而斯高博則抓緊時間研究突破相關技術,
技術成熟後,1993年3月,兩人合作在國內建廠,
同年9月,史上第一張Vcd光盤正式麵世。
可惜好景不長,應了出道即巔峰那句話。
國內盜版橫行的現狀讓薑萬蒙對所謂的專利權嗤之以鼻,等意識到不對時,國內外企業已經反向推導出了萬燕的技術。
由於沒有技術壁壘的保護,麵對世界上冒出的成百上千競爭對手,可憐的萬燕,就這樣被競爭對手擠兌到破產。
而對技術專利非常重視的外國企業,搶注了各項專利。
以至於,這項技術明明是薑萬蒙先生的金點子,最後被成就的卻是腳盆雞和美林頓。
他們甚至還為Vcd行業製定了行業標準。
明明是國內企業發明的東西,最終,卻讓國內各家企業不得不按照彆國製定的行業標準行事不說,還要付給人家不菲的專利費。
數以百億計的專利費,是大明在發展初期,交的數不清的學費之一。
而現在,尤金出現在了國內,當他想起了這件事情,那麼,這個走向,還會像上輩子一樣發展下去嗎?
必然不能!
尤金握緊了自己的手,眼中閃爍著金錢的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