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唐人的榮光十(2 / 2)

念零一輕笑道:“王上雖然無法去大唐,但是,何不派遣王子、大臣子弟,組建遣唐使,前往大唐長安學習呢,這樣一來,等到他們學成歸來的時候,不但能夠將大唐的富庶講述給王上聽,更是能夠在貴國,興建一個小長安,到時候王上不用出國,就能領略大唐的風情,豈不快哉!”

遣唐使實際上是當時的列國時髦,因為大唐不管是那一個方麵,都是碾壓其他國家的存在,使得當時的國家,以派遣使臣,學習大唐為榮。

但是,因為這時候的大唐,也隻是剛剛建立三十來年,使得遣唐使這一時髦的製度,這時候還沒有傳到偏僻的尼泊爾,也就是在大唐周邊的國家裡才會派遣。

遣唐使的大行,要等到李世民執政的後期了,在大唐盛世直到安史之亂開始,甚至是中興時候的中唐時期,遣唐使都是當時世上所有國家的潮流。

大唐的包羅萬象,讓後世的海外華人聚集地,都有了唐人街的稱號,由此就可以看到大唐影響力的龐大了。

多納多一楞,他似乎在哪裡聽說過這個製度。

“敢問使臣,可否詳細的說一說這個遣唐使?”

念零一嘴角的笑意就沒有停止了,實際上能夠被派遣到大唐學習的使者團隊,可都是所在國度的精英階層。

要知道,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就有了質子的製度,小國,或者是互相不分上下又有仇怨,卻想著和解的國家之間,實際上都會派遣世子,前往對方國家的都城居住的。

甚至還會跟著對方的王子一起上學讀書,也就是做了陪太子讀書的角色。

這樣一來,因為對方的世子是在自己的國家長大的,天然的就會對這個國家懷有好感。

等到他們返回繼承了王位之後,自然就會天生的與對方親近,如此一來,接受質子的國家,不過是簡單的通過一小部分人的吃食供養,甚至大多數的錢財都是對方自己支付的。

接受國隻需要在節假日的時候,給予一些賞賜,拉攏一個小孩子的心,然後就能獲得難以匹量的政治報酬,這樣的舉動自然是收貨遠遠不是付出可以比擬的!

等到漢朝建立的時候,這一製度雖然因為漢初時候國家武力不強,使得一度中斷了,但是等到武帝大發雄威之後,接受彆國質子的事情,就在一次的複出了。

甚至那時候的東瀛國王,甚至需要大漢的冊封,才能夠名正言順的統治國家。

至於朝鮮,更是不用提起。

大唐建立之後,因為直接打破了朝鮮的防禦,雖然依舊保留了朝鮮王室,但是卻是將朝鮮的管理權放在了遼東節度使上。

這時候的朝鮮甚至連藩屬都不如,已經成為了臣下之臣了。

等到武媚娘登基之後,一是為了削弱世家,牽製了朝廷的兵力,二是因為他一個女人做了皇帝,自然是需要建立自己的功勳的。

於是他的腦袋抽了風,竟然取消了遼東等地的節度使,就這樣讓幾乎已經消亡的朝鮮國王,再次給拉了起來。

此後,華夏對於朝鮮地區的統治,再也沒有恢複到唐初時期了。

這時候念零一特意提起了遣唐使的製度,就是為了說服尼泊爾國王,將自己的世子,以及國家大臣的子嗣派遣到了大唐,然後接受大唐的教育。

這樣的等到他們成長起來之後,自然是會心向大唐的。

如此,大唐也就是不費吹灰之力,就掌握了這些偏遠的地方。

要知道若是大唐想要對尼泊爾用兵,可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就連西域,大唐都已經心力不足了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