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計劃腦洞大開,那就是把移民放入一艘長度達到100公裡,又尖又長的移民飛船中,自帶核聚變反應堆,最多可搭載100萬人的移民。
出發時,利用高能強光照射尾部反光板,不斷提供推力加速度,最大速度能達到0.1c的程度。
再依靠飛船自身的動力,加速到0.3c的程度,再儘量保持勻速。
衛明每年都會投擲一顆(或若乾顆)質量達到100萬噸,表麵具有一定彈性,速度略大於0.3c的圓形“補給球”過去,由移民飛船上的照射激光提供指引,具有一定動力調整能力的“補給球”,不會偏離航道。
屆時移民飛船可以捕獲住“補給球”,具有物質來源,從而渡過漫長的航期。
即將抵達終點時,也有足夠的工質用於減速。
如此!
遷移全程保持0.3c左右的移民飛船,即便是10光年之外的恒星係統,也不過三十多年就到。
又因為時間膨脹效應,對於飛船上的百萬移民而言,可能隻要三十年,他們就抵達了目的地——人類的新家園。
三十年!
假設飛船上的移民,人均壽命能達三百年,他們也不過消耗了十分之一的人生而已,然後便得到了一個擁有無限潛力的新領地,毫無疑問這是非常劃算的。
甚至某位專家構思了一套更極端的“移民列車計劃”,這種列車的直徑隻有十米多一點,長度達到10公裡,每列載人10萬人,用超長電磁彈射器加速到0.05c的程度。
前麵先發射一艘帶有核聚變反應堆的“動力車頭”,後麵拖拽著十列“載人列車”,合計100萬移民。
後麵每隔一段時間,衛明發送一個百萬噸“補給球”過去,或者短時間內發送多個。
最後即將要抵達目的地時,後麵的“車廂”結構,可全部投入頭部的反應堆中,作為減速用的工質,甚至更加擁擠一些,100萬人,擠人最前麵的兩段“列車”中,擁擠程度達到最高。
但是移民們也看到了黎明和勝利。
僅剩的核聚變“動力車頭”,和兩列十公裡長的“移民列車”,以及工具、設備、機器人等物資,足夠建設出一個初始的生存據點,讓他們在異星球生根發芽,開啟一個個人類文明的分基地。
該方案下,好比天天住悶罐火車,移民的生活品質確實是非常差,但能節約80%的物質消耗,最大速度可達0.5c,時間上,最多二十年便能到達終點,如同自然分娩一般,痛苦,但是短暫。
此外。
專家畫出的設計圖中,會發現一個個碩大的形如子彈的“核動力車頭”,後麵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看起來容易讓人產生聯想,該方案甚至有人取了個不雅觀的名字,但十分的生動形象。
太陽係周邊10光年範圍內。
5個可開拓恒星係統。
5組星際移民列車。
500萬殖民人口。
20年左右時間完成。
以上這些數據,便構成了“移民列車計劃”。
如今黑洞集團什麼都不缺,唯獨缺乏足夠的人口。
所以這個計劃,隻能找到華國合作,以便拿下周邊的幾個可殖民星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