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娘正覺詫異時,身後的小校上前幾步,揖手說道:“公主殿下,他不是關中人氏,而是這太和山的獵戶。哎,一個苦命人啊——數月前,梁師都的匪兵缺糧,竄至附近林中大肆搜刮,將他家的熏肉獸皮,醃魚椒粟一並擄儘,老婆子氣憤不過,上前找匪兵理論,結果被一刀劈頭,兩個兒子拿著鐵耙想去救老母,也被亂刀砍翻。等他從山上打獵回來時,好端端的一個家,就在血泊中破散了,隻剩一個老者孤零零地活在世間,哎,”小校搖頭歎息,眾人也圍了上來,大夥黯然神傷,撫著老卒的肩膀安慰他,隻聽見小校接著說道,“他和幾個鄉親報仇心切,便帶著弓矢投到我們的大營中來效力,希望到陣前多殺幾個匪兵,以解心頭仇恨……”
李三娘凝視著蹲伏壘邊,抱頭不語的老卒,心中波濤起伏,難以平靜,片刻,才回頭對大夥兒說道:“諸位,今日我們在這太和山下,洛水河畔,迎寒風戰強敵,正是為了不讓這樣的悲劇重現關中,重現終南山,重現大江南北!自大業以來,戰亂頻頻,多少家人生離死彆,骸骨曝野,人世間到處都是腥風血雨,淒苦哀號。大唐旌旗高展,麾指南北,正是為了締造一個太平清寧的天下,沒有兵荒馬亂,沒有豪取強奪,沒有家破人亡!”說罷,李三娘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舉目遠眺,數裡外的無名山丘映入眼簾時,她的目光變得炯炯有神,沉如磐石。
小校和眾士卒聽聞,無不感懷,紛紛單膝跪地,抱拳齊聲道:“願為大唐血染沙場,馬革裹屍!”
李三娘將眾人一一扶起,好言相慰,正要轉身離去時,正聽見“撲通”一聲,蹲伏壘邊的老卒雙膝跪地,給李三娘連連磕頭,然後挺直腰板,說道:“公主殿下,霍公被圍困在對麵丘上,您卻下令堅壁勿動,多少弟兄困惑不解,難明其意啊!其實…”老卒一抹濁淚,翕動鼻翼,喃喃說道,“其實,您的心中如同亂箭穿心,痛苦萬般啊——誰願意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人命喪黃泉?誰願意承受同親人生死離彆的那一刻?但是,您為了千百萬和我一樣的老百姓不再遭罪,寧願自己來承受這般撕心裂肺的苦楚!我年過半百,無以為報,也許明日便殞命沙場,到地下去與妻兒相見了,今夜在此,請允我代天下的百姓向您道謝!”說罷,又“咚咚咚”地磕下數個響頭。
李三娘快步向前,躬下身去,伸出雙手扶起老卒,一雙大眼睛中早已噙滿了汪汪淚水。
……
雪,終於從天穹中飄然落下,紛紛揚揚,沒有停歇。不到一個時辰,溝壑丘陵茫茫一片,無邊無際,與慘淡萬裡的愁雲渾然一色,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
李三娘從壘上走下來,又巡視了步兵營,弓弩營和戰馬廄,腳印深深淺淺地留在雪地上,一直延伸到中軍大帳。
寅末辰初,天空微亮,初冬的第一場雪似乎小了一些,李三娘回到爐火嫋嫋的大帳中,正解開棉袍遞給鳳鳶,打算上榻休息片刻時,隻見親兵來報,說女將秦蕊兒與一對父女求見,李三娘稍一遲疑,不知幾人所來為何,一邊略加思索一邊微微點頭,讓客人進帳說話。
“公主殿下,”秦蕊兒進來後,拱手一揖道:“在我營中養傷的朔方駱老主簿一直想求見您,今晨見您巡查營區,便請我引薦,有事相告。”
李三娘將手一讓,請來客入座,正要說話時,隻見駱老者側身一揖道:“公主殿下,感謝您麾下的馮弇將軍搭救老朽一家。不過,今日造訪,卻並不為此事——連日來,聽說霍公出兵不利,被梁師都和吐穀渾人圍困在對麵的無名小丘上,數次突圍,均未成功,”見李三娘滿麵愁雲地點點頭,駱老者接著說道,“老朽曾在朔方城中任主簿多年,昔日奉隋文帝之令,疏浚洛河,投工百裡,耗時經年,對其流域的水文地理有所了解,嗯……”駱老者停頓了一下,欲言又止,李三娘雙眸一亮,說了聲“老主簿但說無妨,”駱老者這才繼續說道,“嗯,是這樣的——昨日老朽懇請秦將軍帶路,登壘瞭望,我看那梁軍營寨的駐紮之地緊鄰洛水,而其後數百步外,則是名為‘馬踏坪’的一片隱灘。此處從寬闊的河麵上看去,水流湍急,與彆處無異,實則深淺不過沒胸而已。梁軍自以為憑河建營,有天然屏障的阻擋,防線牢固;其實不然,若大軍能夠出其不意,從‘馬踏坪’潛出,則可以不借一橋一木繞道梁軍營下,直插對方的背後,或可助軍攻破敵營,甚至解除丘下之圍啊!”
李三娘一聽,頓時精神百倍,愁雲儘散,連忙起身向駱老者一揖,說道:“感謝老主簿的指點,大軍或可起死回生!”
駱老者在女兒的攙扶下,也趕忙從座中站了起來,躬身回拜,說道:“公主殿下言重了!若要論謝,應是我等草民之事啊!前日受馮將軍的救命之恩,無以為報,這妮兒也整日吵著要我來求見公主殿下,希望霍公能夠早日突圍,我駱某一家也好儘快與馮將軍相見啊!”說罷,扭頭看了看滿臉飛紅的女兒。
李三娘抬腳邁步,繞過麵前的案幾,健步走到駱家父女麵前,一手攙扶著駱老者,一手緊拉著駱鶯兒,笑靨綻放,神采飛揚,說道:“你們的心意,我明白,望天遂人願,神佑大唐,讓咱們與丘上的將士早日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