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鼎力戈壁灘 一四二 兄弟攜手謁公主 循循善誘指良途(2 / 2)

虎賁巾幗傳 琴藏古棉 4965 字 6個月前

“哎,誰知道,最擔心的事兒,偏偏還是發生了,”馮弇端起茶來,啜了一口,連連搖頭。

李三娘聽聞,笑了笑,饒有興致地問道:“哦,是吧?這個事兒,今日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哩——你倆兒在太和山時,怎麼就懷疑馮端將軍在梁軍的營中呢?”

馬三寶與馮弇對視一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頗顯尷尬,都等著對方先說話。

一旁的馮端也有些疑惑,雙手按膝,皺了皺眉頭,等待下文。

“嗨,我說你們兩個,”李三娘笑道,“在戰場上一個比一個勇猛,怎麼說到這事兒,卻一個比一個猶豫呢?”

馮弇看著馬三寶,一動不動,眼中滿是哀求的神色,馬三寶輕歎一聲,想了想,似在斟酌詞句,片刻之後,才說道:“提到這事兒啊,還真叫做‘不是冤家不碰頭’哩!”

見大夥兒都盯著自己看,馬三寶咽了一口吐沫,緩緩說道:“太和山大戰時,兩軍對峙,曆時數旬,梁軍遠來,營中缺糧,於是奉梁師都之命,在作戰間隙,軍士屢屢進山,抄掠百姓,家畜五穀,無所遺留…”

說到這裡,馬三寶抬眼看著馮端,問道:“馮將軍,可有此事?”

“有的,”馮端點點頭,麵露愧色,說道,“我也曾帶兵進山抄掠,哎,現在想來,真是作孽呀!”

馬三寶看了看馮弇,隻見他撅著嘴,眨眨眼,歎息一聲,似有無儘的惆悵。

再朝主位看去,隻見李三娘神情凝重,笑顏已收,一雙黑瞳熠熠生輝,好似穿透深夜的燭火一般,照亮了周圍的一切——馬三寶隱約感到,李三娘已經知道事情的原委了。

伸出舌頭,舔了舔自己的嘴唇,馬三寶接著說道:“梁軍進山後,連征帶搶,不由分說,稍不如意,輕則皮鞭抽打,重則揮刀揮殺…”

馮端聽聞,把頭埋得低低的,看著自己的護心鏡,嘟噥道:“如此惡行,我也曾做過…”

這時,隻見馮弇抬起手來,搭在堂弟的肩膀上,輕輕地拍了拍,問道:“兄弟,你還記得山中有戶人家嗎?草廬裡住著一個老人和一雙兒女,女兒十七、八的模樣,兒子也就六、七歲,三人相依為命,艱難渡日?”

“額…”馮端抬起頭來,看著屋梁,似在努力回憶。

“那老人姓駱,早年曾當過朔方城的主簿,”馬三寶在一旁提醒道。

“噢,我想起來了,”馮端一拍腦門兒,恍然大悟道,“那個駱老

者自稱是梁師都的舊部,不肯征繳不說,還指著鼻子數落了我一番,惱羞成怒,我一時氣憤,便拔刀朝他砍去…”

馮弇點點頭,深吸了一口氣,又緩緩地吐了出來,看了看主位上的李三娘,又看了看對麵的馬三寶,這才對堂弟說道:“我出營偵伺,偶遇受傷逃命的老人及兒女,憐憫心起,我違製將他們一家三口接到營中療傷,此事觸怒了霍公,若非殿下出麵,替我說情,我定難逃脫重罰…”

“後來,”馬三寶接過話來,說道,“你堂兄與駱老主簿的女兒駱鶯兒相好,殿下為他倆兒牽線搭橋,兩人終在延州城中結成伉儷,現在,你的小侄兒都已滿月了!”

馮端聽聞,目瞪口呆,盯著馬三寶一動不動,半張著嘴唇,一時說不出話來,震驚、詫異、後悔、羞愧…各樣情緒,翻湧心間。

午時漸至,簷影短小,熱氣入屋,令人燥熱。

此刻,馮端已是額頭冒汗,背心浸濕,在座中反複搓著兩手,局促不安。

“馮將軍,”主位上傳來了李三娘的聲音,“過去的既已過去,誤會也罷,巧合也罷,今日,咱們麵對的就是這麼一個實情,常言道‘麻生蓬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我想,昔日兵荒馬亂之中,你有情非得已的一麵,也有為人所持的無奈,但不管怎樣,過往之事就讓它隨風而逝吧!”

李三娘看著馮端,目光變得溫暖和煦,緩緩說道:“如今,馮將軍已歸入正途,願你為大唐建功立業,願天下蒼生不再顛沛流離,馮將軍,可好!”

馮端聽聞,豁然起身,抱拳拱手間,哽咽難語,眼中已是模糊一片……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