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茶場的變化(1 / 2)

重回九四好種田 衛喬 5122 字 10個月前

方明湘在餘杭陪爺爺住了一天,第二天一起回虞城。.ranwena`

離開前,問謝老爺子,有沒有興趣去那邊住些日子。

如果是以前,他肯定會拒絕。

現在有方老爺子在,他肯定得考慮一下,最後還是答應了。

不過讓他們先回去,自己在這邊收拾一下,過幾天再過去住。

方明湘也沒在意。

回到虞城後,在家住了一天,接到徐軍明打來的電話,說他年前在茶園搞試驗,把其中一塊將近半畝大的茶地,在上麵搭了大棚。

今天有工人去裡麵施肥,發現往年至少一個月後,才能抽出新芽的茶樹,現在大半已經抽芽了,隨時可以采下來炒製。

方明湘一聽,非常意外,答應馬上去看看。

掛了電話,跟家人打了聲招呼,馬上去徐軍明那邊。

虞城這邊,最早的茶葉一般叫清明茶。

顧名思義,是清明時節采製的茶葉嫩芽,是新春的第一出茶。

如果能在清明前采製,則叫“明前茶”。

在綠茶愛好者眼裡,春季氣溫適中,雨量充沛,因而清明茶色澤綠翠,葉質柔軟;香高味醇,奇特優雅,是一年之中的最佳品。

還有一個原因是,清明前後一般無病蟲危害,無須使用農藥,所以茶葉無汙染,喝了更健康。

過了清明就是穀雨,所以這時候產的春茶叫穀雨茶,又叫二春茶,指的是穀雨時節采製的春茶。

如果穀雨前清明後采製的新茶,則叫“雨前茶”。

與清明茶、穀雨茶相比,夏季炎熱,茶樹生長很快,容易變老,有“茶到立夏一夜粗”的說法。

所以後麵的茶葉價植,與春茶相比,何止跌了十倍。

也就是說,茶葉產得越早,價值越大。

如果用大棚能達到這個效果,倒是個不錯的賺錢主意。

到了茶場,看到徐軍明已經在路邊等她了。

靠近房子的一塊茶地上,仿照她後院的大棚,在茶樹的邊上,搭了高大的大棚。

兩人走進去,感覺大棚裡的溫度,至少比外麵高了五六度,現在接近二十度了,人站在裡麵,像是到了陽春三月,站在暖洋洋的太陽下,體感非常舒適。

一般來說,這樣的溫度,茶樹確實應該長得嫩芽了。

而明前茶,一般就采尖尖的嫩芽來炒製,產量少,價格昂貴。

方明湘喜歡喝綠茶,所以前世也看過相關的報導,好的明前茶,每斤價格最少五六千,好的過萬。

這是因為早春氣溫低,發芽的數量有限,生長速度較慢,能達到采摘標準的產量很少。

而一個非常嫻熟的采茶工,一天通常隻能采半斤鮮葉。而4斤到4斤半鮮葉才能做1斤乾茶。

最後再經過篩選、精製。經過驗證,每斤乾茶,芽頭通常在6萬個以上。

物以稀為貴,這樣一來“明前茶”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當然現在的明前茶不可能這麼貴,不過用來送人或自己喝,倒是不錯。

大棚還有一個好處,清明前因為氣溫低,茶葉發芽的數量少,能采摘的時間也非常短,所以大家都爭分奪秒,把茶葉摘下來。

所謂“明前金,明後銀”,你晚一天上市,價格就會成倍地下降。

現在有了大棚,那時間就寬鬆得多了,現在離清明還有二十多天,這段時間摘下的茶葉,都可以算明前茶。

照徐軍明判斷,這半畝地,估計能采下十幾斤鮮葉,做四五斤明前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