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惜彆之後,大隊人馬就啟程了。楊氏淚眼婆娑地送走了女兒,一連好幾天,槐香院裡都彌漫著壓仰、低沉的氣氛。楊氏又有了故態複萌的趨勢。
妙如作為高危人群,躲在自己的西廂房裡,不敢隨便冒頭,也不好輕易出來。鐘澄見女兒這樣,乾脆就打發她上山,到寺廟裡去住上一段時間。
其實是他發現,自女兒能看書後,他能教的書本知識,越來越少了。他也看得出來,每次在講授時,女兒都是在敷衍他。被提問發難時,妙如都能輕鬆地回答出來。這樣的學生,讓當先生的很沒成就感。到後來,乾脆也不教那些四書五經和詩詞歌賦了。開始教一些修身養性的技藝。在琴棋書畫上,女兒倒是學得挺認真,進步也挺大的。
鐘澄想了想,覺得上山住著,更利於女兒身心健康。多學些醫理知識,對她今後的身體隻有好處。妙如當然是樂意的,收拾好了行李,她都不用人送,帶著秦媽媽和織雲,第二天就上了山。
可惜這次,並沒有如她所願,在山上長住。第二個月才剛開始,鐘澄就派人接她下山了。
原來是她親娘舅來了,要帶她回泗州為娘親掃墓,並參加生母的移棺儀式。作為親生女兒,她將主持接靈事宜。
突然冒出個娘舅來,妙如很是意外。之前也沒人跟她提起
過,連親娘也是最近才浮出水麵的。
見到舅舅本人時,妙如才感覺到,血緣關係間遺傳基因有多強悍。這舅舅居然跟小妙如這副長相,有幾分相似,也驗證一句俗話——外甥多像舅。
聽了父親跟他的對話,妙如才了解到,三個月前,父親就寫了信給舅舅。請他幫忙帶著妙如,把她生母的棺槨從泗州接運回來。
原來當初,在家鄉泗州遭到百年難遇的洪水時,林大舅陪著舅母杜氏,碰巧回了揚州娘家探親。待他們返回家鄉時,家院已被衝毀,姐姐一家人也不知所蹤。等到鐘澄返鄉尋親時,郎舅倆才聯係上。接下來他也幫著找了半年,就是沒尋見姐姐和親家母。後來鐘母祖孫倆被人送回時,給他帶回來的,卻是姐姐的死訊和一副靈柩。
在小舅子的堅持下,鐘澄把妻子林氏的棺槨與她父母葬在了一起。隨後,鐘家三口就啟程去了京城。鐘澄在彭澤縣和杭州府就任時,就托了小舅子照顧著妻子的墓地。兩人約好,等到合適的時機,將林氏的墳塚遷入鐘氏祖墳。
此次前來,正是鐘澄見女兒的守孝期滿,按照原來約定,由小舅子來接妙如回鄉捧靈的。早日把發妻的遺骨,運回鐘氏祖墳安葬,是一直懸在他心頭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