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劉協給荀彧的信(1 / 2)

劉協對甘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此刻聽他親自說起往事,了解的更加詳細。

劉協之前一直覺得甘寧隻是搶劫一些有錢的富戶,卻沒想到,他不僅僅是搶,更多時候是向那些富人商戶定期攤派,而且做的頗有規模。

他和其他山賊草寇截然不同,嚴格來說,甘寧更像三國時期的黑!社!會!

利用名聲,利用手段,利用合理的管理,讓那些富戶商鋪,乖乖交錢,乖乖向他臣服!

在三國收保護費,甘寧混的風生水起,比水滸好漢都要逍遙快活。

劉協聽完,說道“興霸,今日你能對朕訴說過往,毫不隱瞞,朕頗感欣慰。逢此亂世,很多事情都是迫於無奈,比如你,一開始肯定也想著投軍報國,為朝廷效力,奈何報國無門,壯誌難舒,這其中,有地方州郡的原因,也有朝廷的原因。朕並不否認先帝在位時,寵信十常侍,確實做了許多讓百姓失望的事情。”

提到靈帝,他在後世那是大大的有名,他的昏庸恐怕比不上商紂王,但令人發指的事情,大大小小也確實做了不少。

最典型的就是賣官鬻爵,靈帝把賣官當成了發財致富的生意來做,大大小小的官職都明碼標價,甚至還時不時的搞個降價促銷的活動!

比如曹操的父親曹嵩,花了一億錢買了個太尉,但僅僅隻做了半年。

崔烈運氣不錯,趕上了大促銷,花了五百萬錢,買了一個司徒。

跟曹嵩相比,五百萬的司徒實在是太超值了,價錢僅僅隻是曹嵩這個太尉的二十分之一。

靈帝還修建了裸泳館、在皇宮裡建起了集市,讓宮女太監冒充市井商販,搞的烏煙瘴氣亂七八糟……總之靈帝在作死的路上,不停的折騰,把天下搞的的動蕩不安。

甘寧沒想到,劉協竟然主動攬責,勇於承認先帝的過錯。

“興霸,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你現在能來到朕的身邊,說明你願意相信朕,朕今後如果哪裡做的不對,你可以隨時站出來指責朕,朕也會把先帝的過錯,視為警鐘,牢記於心。”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前人的教訓,後人都要銘記,並時刻警醒自己。

按說靈帝做的事情,和劉協沒有任何的關係,但誰讓劉協是大漢的繼承人呢?

“興霸,你把早年間追隨你的那些兄弟,都叫過來,朕要和他們說些話。”

時間不長,人都相繼到齊了,這些人年紀大都在二十左右,一個個身形彪健,五大三粗,皆透著草莽之氣。

大家都好奇的看著劉協,劉協邁步走過去,親切的一一在眾人麵前走過。

劉協不時的會伸出手,在彆人身上鼓勵的拍上兩下,有時也會詢問他們的名字。

轉了一圈,劉協滿意的點點頭,稱讚道“你們都是好樣的,有情有義,一直追隨甘寧到現在,朕很欣賞你們,也很敬佩你們的忠義。”

被皇帝誇獎,大家都很自豪,不由自主的挺起了胸膛,臉上露出了和王通一樣的表情。

這就是劉協籠絡人心,誰也無法與之相比的優勢。

他是皇帝,皇帝誇彆人,一句能頂十句一百句。

過了一會,劉協接著說道“你們現在為朝廷效力,錦帆賊這個稱號也和你們身份不符,但錦帆這個稱號,朕覺得很響亮,也很值得紀念,所以朕決定,自即日起,你們所有人正式改編為錦帆營。”

“錦帆營?”

大家嘴裡重複著,很快就變的激動起來,也不知是誰帶頭喊了一聲,“陛下,萬歲!”

其他人也紛紛跟著一起高喊,就連甘寧也激動的眼眶都濕潤了。

甘寧當即單腿跪地,高聲道“兄弟們,從現在開始,我們有了新名字了!”

眾人齊聲叫好,緊隨著甘寧,呼啦啦全都跪在了地上。

劉協欣慰的點了點頭,“朕希望錦帆營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名震天下,敵人一旦聽到你們的名字,都會聞風喪膽,心生恐懼!曹公身邊有虎豹騎,那是一支無敵的鐵騎,但你們,曾經縱橫江河,也都是響當當的漢子,今後朕很期待你們的表現。”

對這些人來說,有了名字,就有了傳承,就有了歸屬感和榮譽感!

甘寧帶頭喊道“我等誓死效命,定不負陛下厚望!”

眾人也齊聲高喊道“我等誓死效命,定不負陛下厚望!”

接下來,曹操果斷的派人把城中的百姓分批分批的遷走了,一旦曹操決定做一件事,他絕不拖泥帶水,這也是劉協最欣賞他的地方。

執行力,果斷而堅決!

說乾什麼就乾什麼!

…………

又忙了一上午,中間休息的時候,荀彧走出尚書台閒逛了一會,順便舒展一下身體,不知從何時開始,這已經成為習慣了。

白馬寺工程進度很快,荀彧抽空去過幾次了,全城的百姓都非常擁護這件事,荀彧自己也是極為讚成的。

“荀令君。”

路過淩煙閣的時候,有人喊了他一聲,荀彧一扭頭,看到華歆從裡麵走了出來。

華歆衣著華貴,個子高大,他不像荀彧那麼穩重,倒更像一個武人,行事直來直去,聲音高亢豪邁。

劉協出征不久,華歆和王朗,就接受征辟,來到了許都。

“怎麼了?子魚。”

華歆不住的搖著頭,指了指淩煙閣,“這幾日,在許都我幾乎都逛了一遍,實在令人費解,曹公竟然允許陛下修建白馬寺和淩煙閣。”

“嗯?這有什麼不妥嗎?”荀彧眉頭微皺,心裡有些不悅。

華歆接下來要說什麼,荀彧隱隱已經猜到了。

荀彧不僅聰明,而且是絕頂聰明,不是荀彧不想跟隨曹操一起出征,而是他是曹操的大總管。

許都大大小小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荀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