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前,臣子在後。
皇帝快一些,荀彧就快一些,皇帝慢一些,他就慢一些,始終距離不變。
荀彧對皇帝的尊重,是刻進骨子裡的,他的言行舉止,都已變成了習慣。
隻是這份對皇帝的尊重,和對皇帝的忠心,似乎並不對等!
劉協不點破,荀彧就已經心裡很難受了,現在當麵點破說他是曹操的人,荀彧恨不能找個地縫,一頭紮進去。
“陛下,臣…”
荀彧艱難的開口,想解釋一下,表一下忠心,可話到嘴邊,卻又無法出口。
他不像郭嘉那麼坦然灑脫,因為郭嘉的立場始終如一,他堅定的站在曹操那一邊。
荀彧夾在漢室和曹操中間,兩邊的份量在他心中都不輕。
一方麵,他欣賞曹操的能力,覺得隻有曹操這樣的豪傑才能平定亂世,另一方麵,荀彧對漢室又心存敬意,心存牽掛,不希望四百年的大漢被終結掉。
荀彧支支吾吾,額頭隱隱冒了汗,任憑他智謀過人,此刻也尷尬的羞於啟齒,臉色漸漸憋紅了不少。
劉協笑了,“文若,彆想太多,朕如果真要追究你,在朝堂上就把你問罪了。哈哈,曹公對朕有功,你也不例外,朕雖然記仇,但也懂得感恩。”
荀彧鬆了一口氣。
即便皇帝如此大度,不乏對曹操有忌憚的原因。
但荀彧心裡還是湧起了一股暖流。
劉協對這個話題,隻是蜻蜓點水的隨口提了一下,他並不會對荀彧深究。
難道要質問他,為什麼腳踩兩隻船?為什麼不能一心一意的效忠皇帝?
聰明人不會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浪費時間。
“文若,過去的就過去了,朕金口一開,言出必行。”
荀彧又感動,又自責,發自內心的說道“陛下之心胸,古今少有,即使秦王漢武怕也不及也。”
劉協爽朗的笑了,“雖然朕不喜歡聽人誇讚追捧,但今日你這麼說,朕還是很高興的。”
“陛下,尚書台今後,您看……應該如何運作?”又走了一段路,荀彧忍不住說道。
現在的形勢,已經明顯的不能再明顯了。
皇帝親政,所有的一切都是皇帝說了算,尚書台荀彧覺得已經沒有必要再繼續下去了。
荀彧接著說道“臣覺得,今後大小諸事,都可以在朝堂上商議決斷。”
劉協搖了搖頭,說道“一切照舊就行了,當然,如果文若想回到曹公身邊,朕也不會阻攔,尚書令朕可以另外再挑選賢能之士來擔任。”
荀彧有能力,尚書台也一切都運轉正常,劉協還是願意繼續保留這個方式。
凡事都要自己過問,事必躬親,那種高強度的工作方式,就算劉協年輕力壯,怕也吃不消。
下麵的人負責做事,上麵的人負責用人,劉協更喜歡這樣的方式。
荀彧怔住了,皇帝竟然讓他回到曹操身邊。
雖然劉協隻是半開玩笑的提了一嘴,但還是讓荀彧很糾結。
試問,怎麼回去?
曹操現在官拜司空,並沒有屬於自己的封地。
荀彧堂堂一個尚書令,作為潁川荀氏的領袖,難道以後要去官渡紮個帳篷辦公嗎?
連曹操自己現在都成了水中的浮萍,沒有了著落。
曹操是司空,朝廷在哪裡,司空就必須待在哪裡。
曹操的根基在許都,但現在許都皇帝說了算,連曹操自己都不知道以後在哪裡落腳。
荀彧就算從許都跑到曹操身邊,無非也就是壯大一下曹操的“流浪軍團”
如果曹操真有了封地,比如做了魏公,或許會有一些人願意跑過去做曹操的屬官,但如果真的那樣了,荀彧也不可能過去。
因為,荀彧從骨子裡,就不讚成曹操稱公封王。
所以,讓荀彧去追隨曹操,不管從哪一方麵考慮,都是不成立的。
朝廷在哪裡,荀彧就必須留在哪裡。
這就是荀彧的宿命!
放著漢臣不做,跑去做曹操的屬官,這種事,荀彧絕對做不出來。
“文若…”
見他遲遲不開口,劉協歎了口氣,有些不忍心,“不是朕要逼你,而是因為,朕是大漢皇帝,從登基即位的那一刻開始,朕就肩負起了匡扶漢室的使命。倘若,臣非臣,帝非帝,這天下還是朕的天下嗎?這天下還是漢室天下嗎?朕既不想被架空做擺設,也不想讓你們誤入歧途啊。”
前麵不遠處就是荀彧的家,劉協就像來自己家一樣,徑直走了進去。
門丁都認識皇帝,自然不會阻攔。
荀彧重重的歎了口氣,拖著兩條沉重的腿跟了上去,兩條腿機械似的往前邁步,整個人好像被抽空了精氣,失了魂魄。
皇帝想做真正的皇帝,難道錯了嗎?
皇帝想讓臣子們做忠臣,難道錯了嗎?
剛剛劉協那句話,你如果想回曹操身邊,朕不會阻攔。這句話差點要了荀彧的命。
荀彧自從許都發生變故後,整日寢食不安,每天心裡都在劇烈的掙紮。
好人難做,忠臣難當啊。
當荀彧進了前院後,荀惲正在和劉協說話。
劉協笑著詢問他的學業,最近在讀什麼書?誰在授業?
荀惲已經11歲了,不再喜歡玩具了,受父親的熏陶,對經史子集很是酷愛,每天都會讀幾個時辰的書。
劉協考究了一下,連連誇讚,“不錯,朕不日就會重建太學,到時候會選拔一批優秀的學子進去,你可要加油啊,爭取給伱父親爭光,給荀氏添彩。”
荀惲認真的點著頭,“陛下,我一定努力學業,不讓父親失望。”
劉協欣慰的在他頭上摸了一下,“很好,朕來的匆忙,也沒帶什麼禮物,就送你一首《勸學篇》,希望你能謹記在心,時刻努力。”
荀惲瞪著明亮的眼睛,拍著小手滿懷期待。
荀彧也停住了腳步,好奇的聽著。
到現在為止,荀彧隻知道,皇帝很聰明,很有氣量,很有手段,但還未曾聽聞過,皇帝有什麼詩作問世。
劉協並沒有刻意的要揚名,隻是看到荀惲在讀書,有感而發,便想著督促他一下,讓他好好的保持勤勉讀書的習慣。
劉協緩緩在院中踱步,一邊走著,一邊吟了一首唐代韓愈的《勸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