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您跟陛下多年,您和我們透露一下,今日陛下召我們是為了......”
“這段時間,陛下因太子事,悲傷多時,現不過要處理政務,爾等莫要多想!”
禮部侍郎李原名搖頭道,老朱家的官不好當,當了三年尚書,說被擼就被擼,這些同僚不敢問兵部這些實權的,儘霍霍他,他容易嗎。
“我等臣子忠君愛國便好,不可妄議陛下私事。”
就在李原名閉嘴時,大理寺左試丞一拍腦子道:“是啊,陛下立皇儲等事,咱們臣子怎麼能去妄議呢,多謝李大人教誨。”
戶部尚書趙勉笑嗬嗬道:“還真是多謝李大人一針見血的看法。”
李原名咬牙切齒看著他們,其實在場的誰是個蠢貨,大概都明白陛下深夜召見,不過是想有個人出來頂鍋,證明其他人不敢妄測。
看到有人頂鍋了,這些大臣開始聚在一起討論,那個皇子皇孫可以坐那位子。
......
“這些老狐狸。”老朱聽著手下人的傳信,有些戾氣道。
“都是不粘鍋的好臣子啊!”
這次隻有文官,沒有武將,文官意見很少有一致的,但武官都會選朱允熥,這是朱允熥天生自帶的,也是老朱頭疼的原因之一。
皇帝隻能和臣子合作,但不能合夥啊!
“詹尚書依你看,陛下喜歡誰呢?”
“是立長立賢?”
“是皇子,還是皇孫呀?”
古代皇位正常更替,就是這兩種,嫡長子雖然有不少問題,但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可爭議性。
至於立賢,就有點扯淡了。
何為賢就夠人喝一壺了,顏回清貧樂道是賢,吟詩作對是賢,琴棋書畫也算賢。
賢的定義太模糊。
基本就是皇帝喜歡那個立那個,但是對儒家,對嫡長子製度的受益人,當然是偏向嫡長子製度。
可誰知道老朱心裡在想什麼,老朱這種千古一帝,沒人敢招惹好吧,一不小心觸怒了龍須,就可以風光大辦了。
詹微聽到眾人的詢問,苦笑地搖了搖頭。
這種事,他人說說還可以,但自己身居高位,這種政治敏感問題,不可多言,不然容易給自己引來不必要的禍端。
老朱換人換太快,他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能養老善終。
其他人也不在乎,他們的地位,剛好可以談論這些,畢竟他們對這種朝廷大事微乎其微。
紛紛說起那些能入他們眼的皇子皇孫。
“你說秦王有可能嗎,封地西安,是諸王之首,也是嫡次子。”
兵部尚書茹夜正閉著眼,聽到秦王朱樉的名字,直接來了一句。
“秦王戾,陛下不喜......”
他倒是不怕討論這些,本來老朱今年也準備擼他了,也沒有前途了,口嗨一下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