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廠長講完開場白,對麵帶隊的張副主編也講了一段話,“紅星製藥廠二車間深度技改項目完成後,消除了原來的廢水汙染,把美好的環境還給了廠區的左鄰右舍,這件事情在社會上傳開後,市領導非常重視,主管副市長責成市裡的幾大媒體對這件事情進行報道,我們迅速跟廠裡取得聯係,感謝袁廠長為我們安排這次采訪。”
一番客氣寒暄之後,開始正式采訪。
雙菱日報的一位記者首先提問:“聽說你們的生產過程采用新工藝之後,完全消除了廢水汙染,請問袁廠長,這件事的可信度有多大?”
麵對如此犀利刺耳的提問,老袁毫不猶豫地說:“這個說法的可信度是百分之百!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電視台的朋友不是帶來了錄像設備嗎?采訪結束後,我們可以帶著媒體記者們去現場查看,讓大家親眼目睹,我們是不是真正消除了廢水汙染。”
“我是雙菱人民廣播電台記者,我要問的問題是,你們這次采用的新工藝,在國內同行中,屬於什麼樣的技術水平?”
袁廠長吩咐道:“這個問題讓我們的方科長來回答。”
方翰民也不猶豫,“我們的加氫還原工藝,其技術水平在國內同行中遙遙領先,在國際上也屬於一流水平。”
“我是雙菱電視台記者,我想知道的是,這麼先進的工藝技術,是紅星製藥廠從國外引進的?還是自主研發的?”
“完全由紅星製藥廠自主研發,跟國外沒有任何關係。”總工程師老夏回答的也很乾脆。
“袁廠長,紅星製藥廠作為一家地方國營企業,能自主研發出這麼先進的技術,實在令人欽佩,不知道當初決定開發這項技術的時候,是基於一種什麼樣的想法或打算?”雙菱日報張副主編提出了更有深度的問題。
“張主編,對於你的問題,我還是要請方科長來回答,因為他的回答更專業,更全麵。”
圍繞張副主編的問題,方翰民用了十幾分鐘,從發展趨勢、技術進步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等方麵進行了論述,“隨著形勢的發展,行業競爭將越來越激烈,不通過技術進步建立競爭優勢,企業發展就沒有希望。環保問題是企業發展繞不過去的坎,與其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路子,不如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從源頭解決汙染問題。”
方翰民的這番論述,對麵的記者們似懂非懂,卻聽得津津有味,袁廠長和夏總,也從這番話中聽出了新意。
“方科長,如此說來,你們這次采用的新工藝,是在你的主導之下開發成功的?”雙菱日報的記者問道。
這顯然是個敏感話題,記者們就是喜歡刨根問底,但方翰民不會上套,“準確地說,這項工作是在袁廠長和夏總的親自主持下完成的,我隻是在他們領導下,做了點具體工作。”
袁廠長不在乎方翰民怎麼說,因為加氫還原工藝本來就是方翰民一手開發成功的,跟其他人沒有任何關係,即使方翰民如實回答,他也覺得無可厚非。不是老袁沽名釣譽,但他認為方翰民剛才的回答非常機智,說明這個年輕人情商很高。
老夏更沒想到方翰民會把他們擺在前麵,因為他在開始階段是不接受方翰民的,即使到了後來,儘管他對方翰民的態度完全改變了,但也僅僅是為方翰民的工作提供了一點方便,他對方翰民的具體工作沒有任何貢獻。
記者們是局外人,他們對方翰民的回答深信不疑。
“方科長,你隻是廠部下屬一個職能部門的領導,怎麼會想到這種事關紅星製藥廠全局的大事?這是否說明了你的思想境界呢?”雙菱人民廣播電台記者的問題,也很有深意。
“哎喲,你言重了,什麼思想境界呀!我們是技術科,職責所在就是向廠領導提供技術進步方麵的建議,供廠領導參考,最終決策的,還是廠領導,我們最多當個執行者。”
“方科長這麼低調,我們往下采訪的話題,怕是不好展開吧。”剛才這位記者對方翰民的回答,顯然不太滿意。
不知這位記者是看不慣方翰民的少年老成,滴水不漏,還是不挖出點內幕新聞不罷休,反正他就盯住方翰民不放。
方翰民當然看出了這位記者的目的,他一如既往地沉穩,“你想多了,我不是故意低調,我說的都是事實。”
其他記者認為,正常采訪沒有必要深挖內幕,電視台記者岔開話題,“方科長說的沒錯,職能部門就是給領導提建議當參謀,最後執行領導的決策。我想問夏總,你們的新工藝除了解決廢水汙染問題,對產品本身能否帶來好處?”
老夏坦言:“當初決定用加氫還原新工藝改造二車間的生產線,首要考量就是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降低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當然,借助於這項技術徹底消除廢水汙染,是我們更大的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