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質疑,為了得到有關領導對新建標準實驗室的支持,消除他們的疑慮,方翰民從幾方麵解釋了建設標準實驗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保證不會造成任何浪費。
首先,近期將要開展的失效鈀碳催化劑回收試驗,就對試驗條件要求極高。
另外,此後進行的仿製藥開發,不僅工藝流程很長,而且工藝條件相當複雜,控製精度高,一般實驗室根本無法滿足要求。
第三,根據規劃,在不久的將來,紅星製藥廠將要涉足生物製藥領域,自動消毒殺菌,是實驗室的基本要求。
最後,至於更遠一點的目標,將涉及到新藥創製和高通量藥物篩選,對實驗室的要求將更高,到那時,恐怕還得新建更高標準的實驗室。
即使是紅星製藥廠的技術權威,老王和老夏對於方翰民的這番解釋也隻聽了個一知半解,但方翰民把建設標準實驗室的必要性說得很清楚,這一點在場的所有人都聽懂了。
王副廠長對新建標準實驗室的必要性暫時沒有異議,但他不明白,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為什麼要向難度越來越大的方向發展?“翰民同誌,在考慮開發新技術新產品的時候,你是否分析過開發難度與最終收益的關係?”
從技術層麵看,這個問題雖然略顯幼稚,但能把開發難度跟最終收益聯係起來,說明老王認真思考過,起碼他知道開發難度越大,需要的實驗條件就越高,投入的經費也就越多,這也許是老王早就想問的問題。
方翰民特彆反感那種不動腦筋,不負責任的信口開河,儘管老王這個問題顯得有些可笑,但方翰民認為他經過了深思熟慮,對於這種問題,隻要把疑點解釋清楚了,對方反而更容易接受。
方翰民看了看對方,“王廠長關心的問題,實際上就是技術開發過程中的投入產出。沒錯,在基礎研究中,幾乎可以不考慮直接產出的效益,但應用開發,這是必須考慮的因素,否則,技術開發就沒有意義了。”
稍微停頓後,方翰民話鋒一轉,“但是,幾乎所有從事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的人,在正式開展工作之前,都要先把自己將要開發的新技術新產品,跟原有的技術和產品進行分析比較。就醫藥行業而言,新技術比原有技術要麼工藝更合理,生產成本更低,要麼客服了原有技術的致命缺陷;新產品要麼療效更高,要麼副作用更小。當然,售價一般也會更高。”
“對,隻有開發出來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具有競爭力,技術開發才有意義,也隻有做到這一點,技術進步才有動力。”看來,總工程師老夏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比王副廠長強多了。
“是啊,開發一種新藥,如果療效還不如老產品,這樣的技術開發就沒有意義。”
“開發的新工藝,比舊工藝生產成本還高,這樣的技術不可能得到實施。”......
你一言我一語,大家議論紛紛,會場氣氛比剛才活躍了不少。
分管財務的梁副廠長一直沒有說話,見氣氛活躍起來,他問了個更加嚴肅的問題,“翰民同誌,剛才你說保證不會造成浪費,應該包括兩方麵含義吧?一是實驗室的有效利用,二是建設資金。我想知道的是,你怎麼保證建設資金得到合理高效的使用?”
資金使用問題,出乎方翰民預料,他思慮片刻,然後平靜地說:“關於實驗室建設資金的使用,經過初步考慮,我有三點想法,第一,成立一個三人臨時小組,由我和財務科長及一名基層技術人員組成,專門對達到一定額度的每筆資金使用的合理性進行審核;第二,建設資金完全由財務科支出,技術科不跟資金產生任何接觸;第三,實驗室建成後,在財務結算前,請梁廠長派人對所有支出進行審計。”
“好,我讚成這樣的做法。實驗室建設過程中,該花的錢一分不省,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浪費,每一筆支出,都要花的明明白白。”老梁此前在工作上跟方翰民幾乎沒有交集,通過這件事,他對這位年輕人刮目相看。
經過充分的交流討論,在新建標準實驗室這件事情上,班子成員基本達成了共識,但在建設期限上,與其說方翰民事先考慮不周,不如說以前時機不成熟,即使提前打報告,也不可能得到廠裡的批準。
如果按照計劃進行,實驗室從建設、裝修到設施配套齊全,要兩年後才能正式投入使用,而失效鈀碳催化劑的回收處理試驗,最晚在當年十月份就要展開起來,時間相差太遠了!
看著方翰民十分焦急的樣子,袁廠長建議道:“相對而言,廢催化劑的回收處理試驗,時間最緊迫,對實驗條件要求也最低,不如把實驗室建設分為兩期工程,一期工程建設標準較低的部分,裝修和設施配套也比較容易,我認為一期工程建設周期應該比較短,抓緊時間施工的話,十月份應該可以投入使用。”
方翰民像是受到啟發,“對,分兩期建設,先用最短時間把標準較低的部分建起來,不耽誤使用,剩下高標準的部分,放在稍後建設。高標準實驗室的有些配套設施,時下國內不一定能解決,說不定需要進口。”
“那就這樣定了。翰民,你回去編製一份實驗室建設的具體實施計劃報上來,包括資金預算、每一步的資金需求和時間限製,到時候好做資金安排。”......
為了編製具體實施計劃,先要把實驗室的建設方案確定下來,回到技術科,方翰民立即把郭鵬和萬程召集到他辦公室,見麵就問:“讓你們考慮的事情,你們考慮的怎麼樣了?你們兩個把建設方案選出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