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老韓就站在稍遠的地方靜靜地觀察,他想看看方翰民如何指導試車,甚至有一種想看笑話的心理。
但是,從方翰民開始親自示範,到現在每一名班組職工動手操作,生產過程一直平穩運行,老韓擔心的事情並未發生,他不僅放下心來,還走到方翰民跟前,由衷地讚許道:“方科長,你這試車方法很特彆呀!”
“哦,韓工覺得有什麼特彆的?”
“按照一般程序,新工藝新設備正式投產前,都要對職工進行理論和實踐兩方麵培訓,咱們隻進行了理論培訓,而把實踐環節省略了,你直接進行試車投產,這還不夠特彆嗎?”
方翰民哈哈一笑,“韓工,不如直說吧,如果跟一般程序比較,這種方法確實有點特彆,甚至可以說是冒險,但你也看到了,從開始至今,我們的每一步做得非常謹慎,沒有一點冒險成分。由我開始親自示範,讓職工們觀摩學習,然後再手把手教他們操作,現在班組的職工們已經可以獨立操作了。”
“我要說的就是這個。正式投產前,咱們沒有讓職工上崗培訓的條件,這些職工沒有一點實踐經驗,我擔心他們不敢動手操作,現在看來,我的擔心是多餘的。”
“是啊,這套工藝在國內沒有第二家,就不可能給職工們創造崗位培訓的條件,我隻能用這種笨辦法了。”
“你這辦法可不笨,不僅很實用,而且省錢,隻是顛覆了一般程序,一開始讓我有點看不懂。”說完,老韓哈哈地笑了。
方翰民抱歉地說:“這件事怪我,其實,我們以前在二車間就是這麼做的,沒有提前跟你交流,是我辦事不周到。”
“可彆這麼說,隻要讓新工藝順利實現投產,先知道後知道都無所謂,反正現在我知道你這辦法不錯。”
因為跟車間主任老蘇有點隔閡,方翰民認為老韓跟蘇文權是一路人,所以,跟他也基本沒有什麼交流,方翰民沒想到,老韓這個人很務實,對人和事的評價,不像老蘇那樣感情用事。
其他生產單元的班組長觀摩了一整天,他們告訴方翰民,已經掌握了一號崗位的操作要領,方翰民決定另外五個生產單元的一號崗位,第二天同時投料試車。
按照統一部署,第二天上午八點,從第二到第六生產單元的一號崗位,同時開始運轉,方翰民跟兩位助手分成三組,輪流指導各崗位的操作。
每個生產單元由八個崗位構成,按照同樣的模式,方翰民從一到八號崗位,不僅親自動手示範,還手把手率先教會了各班組負責人,再讓這些班組長回到各自崗位,在他們的帶領下,順利實現各班組的連續化生產。
一車間畢竟有六大生產單元和四十八個主要生產崗位,從第一生產單元的一號生產崗位,到第六生產單元的最後一個崗位,完成全部試車過程,用了二十來天時間,加上全流程的連續化生產考察,整個一車間的新工藝試車投產過程,持續了一個月。
順利投產的消息傳到袁廠長那裡,他給方翰民打電話,祝賀一車間工藝改造取得圓滿成功。
方翰民覺得自己有點被動,“袁廠長,一車間新工藝投產後,我們對其進行了十來天的穩定性考察,昨天考察剛結束,我想稍微準備一下再向你彙報。”
“晚一點彙報也沒關係,我知道這段時間你一直蹲在車間,白天晚上忙個不停,一定很辛苦。如果生產運行平穩,我建議你休息幾天。”老袁關切地說。
“最忙最累的是前二十天,但都過去了,這幾天好多了。我年輕,沒事兒,睡一覺就好了。”
也是聽說新工藝成功投產的消息,這天上午,主管生產的王副廠長到一車間了解情況,他跟車間主任蘇文權關係密切,想直接讓老蘇帶他去各生產單元轉轉。
儘管老蘇一直跟在方翰民身旁,從頭到尾觀察了方翰民的操作,但他對新工藝最多也就達到一知半解的程度,對於老王想要了解的情況,老蘇很多都不知道,“還是把方翰民給你叫來吧?”
“算了,以後我再慢慢了解。”說完,老王就要離開,因為他對方翰民的成見太深,不想跟方翰民產生不必要的交集。
老王剛走出車間辦公室,贏麵碰上了方翰民,“王廠長,你這是......?”
“哦,我來隨便看看。”
“你不是剛來嗎?怎麼著急走?要不我帶你去崗位視察一番?”
“這......,”方翰民 主動要求,老王不好拒絕,“好吧,去生產崗位看看。”
“王廠長,你想從頭到尾視察,還是隻看個彆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