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受災,朱祐樘與幾位內閣大臣商量了許久,最終也沒能談出個結果。
這時朱祐樘已經疲憊不堪,於是就讓劉健他們退下商議一下,如果有結果再來告訴自己。
“臣等告退!”
劉健等人行禮後轉身離開,當走到殿門口時,幾人也看到了李深,李東陽和他見過麵,衝他點了點頭。
等到幾位內閣大佬離開後,李深這才邁步上前,衝捂著腦袋的朱祐樘行禮道:“臣李深參見陛下!”
朱祐樘這才抬起頭,蒼白的臉上勉強擠出一個笑容問道:“李主事不必多禮,太康恢複的如何了?”
雖然朱祐樘隻有一兒一女,而且他也的確很愛自己的兒女,但身為皇帝,他每天有太多的事情要忙,有時十天半月見不到自己的兒女也正常。
“啟稟陛下,公主恢複的很快,現在腹痛已經很少發作,胃口也好了許多,我查看了一下公主的飲食記錄,發現她比最開始時,飯量增加了一倍……”
“好!太好了!”
朱祐樘聽到女兒的飯量增加了這麼多,忍不住興奮的打斷道。
今天有太多的壞消息了,所以這個好消息對他來說尤其重要。
“更好的是,公主已經可以下地了,我建議皇後娘娘每天讓公主活動一下,畢竟老是在床上躺著,對身體也不好。”
李深笑嗬嗬的繼續道。
“說的沒錯,一動一靜方是養生之道,太康從小身體就不好,大部分時間都隻能呆在屋子裡,有時生病了,在床上一躺就是一個月,的確該活動一下了!”
朱祐樘拍案稱讚道。
他忽然想到自己的兒子,朱厚照小時候身體也不好,但他性格跳脫好動,彆說躺了,連坐都坐不住,經常滿皇城的跑,但也許正是他好動,反而身體越來越健康。
“陛下,公主年幼,身體恢複的速度反而更好,相比之下,您的身份恢複情況卻十分緩慢,畢竟養身體最忌勞心勞力。”
李深委婉的勸了朱祐樘一句道。
朱祐樘處處向朱元璋學習,恨不得把所有權力都抓在手裡,所以他才那麼勤奮,大小政務都要由他親自過問,簡直就是自己找罪受。
“朕也想靜下心養一養身體,可是剛才你應該也聽到了,不是這邊旱災,就是那邊雪災,朕不操心能行嗎?”
朱祐樘這段時間倒是和李深混熟了,所以說話時也沒擺什麼皇帝的架子,反而有點像是朋友間的倒苦水。
不過這說到這裡,朱祐樘忽然抬頭打量了一下李深,這才開口道:“李愛卿,太康的病多虧了你神醫妙手,既然你精通醫人,不知道是否懂得醫國?”
“這個……”
李深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醫國的辦法不是沒有,比如現在天災不斷,主要影響就是糧食減產,百姓吃不飽飯,自然衍生出各種問題。
解決的辦法有兩個,第一個是大明的糧食不夠,那就向外求,可以花錢買,也可以出兵搶,比如草原部落就是這麼辦的。
不過以大明的體量,無論是買還是搶,周邊的國家都沒辦法滿足這麼大的糧食需求,如此一來,隻有第二辦法,那就是向內求。
所謂向內求,也就是增加大明的糧食產量,而影響糧食產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耕地麵積、糧食作物、天氣等等。
大明的耕種麵積已經擴張的差不多了,哪怕再開荒,短時間內增長也不會太大,天氣又不受人控製。
如此一來,最容易改變的,也就隻有糧食作物的品種了,比如李深心心念的紅薯,如果有了紅薯,不但可以提高畝產量,同時將一些以前不能耕種的旱地、鹽堿地納入到耕地的範圍內,到時大明的糧食產量肯定直線上升。
隻要糧食足夠,小冰河時期的天災對大明的影響就會降到最低,畢竟對於中原的百姓來說,隻要有口飯吃,就不會有人去鬨事。
“臣……不知!”
李深心裡門清,但最終卻沒有說出紅薯的事。
雖然之前唐伯虎已經給他寫信,告訴他紅薯拿到手,並且馬上就要進京的消息,但李深現在卻不能告訴朱祐樘,因為他如果現在說了,就相當於搶了頭功。
從朱祐樘的角度來看,唐伯虎和徐經更像是李深派出去尋找紅薯的,雖然是事實,但李深卻不想搶唐伯虎兩人的功勞,畢竟人家拚死拚活的把紅薯帶回來,結果主要功勞卻是彆人的,無論於情於理,李深都乾不出這樣的事。
“是啊,你還太年輕了,朕也太心急了!”
朱祐樘自嘲的一笑道。
對於李深的回答,朱祐樘並不感到意外,他問李深能否醫國?其實是帶著半開玩笑的想法,雖然李深幾次幫他解決了問題,但那些問題與治國相比,卻根本不算什麼。
出了文華殿,李深抬頭看了看南方,也不知道唐伯虎和徐經兩人什麼時候能到?
回到家中,卻隻見李如意指揮著幾個壯婦,把家裡的裡裡外外都打掃一遍,阿秀也跟著幫忙。
去年蓋了後麵的院子,今年開春後,又把前麵的老院子修繕了一下,最近剛完工,隻要打掃一下就能入住。
“小弟你來的正好,喜服已經送來了,醜娘親自在作坊裡找了幾個做衣服的好手,花了半個月才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