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深說著直接站起來道,現在已經是下午了,等他們抵達李東陽的府邸,對方應該已經下值了,可以說時間剛剛好。
“現在?”
徐經一愣,然後有些猶豫的道:“是不是太倉促了,要不要我準備些禮物再去拜訪?”
“不用,什麼禮物能比得上這些紅薯?”
李深說著伸手一指木桶裡的紅薯。
徐經和唐伯虎聞言也都覺得有道理,於是雙雙點頭,三人再次把紅薯抬到車上,然後一同趕往李東陽的府邸。
李東陽從文淵閣下值回家,一路上都是愁眉不展。
最近因為河南的旱災,以及遼東的雪災,內閣也是吵個不停,主要就是抽調錢糧的問題,大明家大業大,每年收到的稅收雖然不少,但花錢的地方更多,用於救災的糧食本就不寬裕。
再加上去年的流民隻是暫時安置,就已經花了不少的錢,今年送流民歸鄉的錢還不知道從哪出,結果又遇到兩大天災,這下朝廷更加的捉襟見肘了。
“李公留步!”
沒想到就在李東陽剛走到皇城門口,卻忽然被人叫住道。
李東陽扭頭一看,卻隻見兵部尚書馬文升快步走了過來。
“馬大人有什麼事情?”
李東陽勉強擠出一個笑容對馬文升問道。
“李公,在下聽說朝廷要削減西北和遼東的軍餉,這可不行,西北與遼東是朝廷的軍事重地,若是軍餉不足,將士們吃什麼,總不能指望他們餓著肚子上陣殺敵吧?”
馬文升就像吃了槍藥似的,說話時也吹胡子瞪眼,顯得十分生氣。
“馬大人伱這都是聽誰說的?”
李東陽卻是苦笑一聲問道。
“李公您彆管我是聽誰說的,反正我們的軍餉絕不能削減,否則下麵的將士鬨將起來,後果我可擔不起!”
馬文升氣呼呼的回道。
“放心吧,我們內閣也不糊塗,西北與遼東的重要性,我們比任何人都清楚,哪怕再怎麼缺錢,也不會少了你們的軍餉的!”
李東陽出言安撫道。
其實內閣這幾天為了抽調錢糧,的確有人提議,可以把西北與遼東的軍餉暫時抽調一些,先把災民安置之後再做打算。
不過這個提議的爭議太大,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所以隻是被列為備選之一,卻沒想到馬文升竟然得到消息,而且還親自找來了。
“希望李公你說的是真的!”
馬文升依然氣呼呼的道,說完扭頭來到城門口,站在那裡也不走。
“馬大人您還要等人?”
李東陽看對方站在城門一動不動,於是好奇的問道。
“我等劉公和謝公,今天必須讓內閣都知道,我們兵部的態度!”
馬文升硬梆梆的回道。
他來皇城門口就是為了堵人,本想第一個堵首輔劉健,卻沒想到堵住了李東陽。
李東陽聞言也不禁啞然失笑,隨後搖了搖頭,這才就轉身離開了。
回去的馬車上,李東陽再次陷入到沉思之中。
為了抽調救災的錢糧,不光內閣頭疼,陛下那邊更頭疼,為此幾次召集內閣商議,想出了各種辦法,抽調軍餉隻是其中之一。
不過說實話,李東陽也不讚成抽調軍餉,去年三邊總製王越剛去世,西北的軍心不穩,為此還讓帶傷的英國公張懋親自去了西北,為的就是安撫人心。
如果在這個時候抽調軍餉,隻會讓西北的軍心更加不穩,至於遼東那邊,本來就是苦寒之地,各衛兵馬的日子都不怎麼好過,再抽調軍餉的話,你讓人家怎麼活?
可如果不抽調軍餉,朝廷也實在擠不出救災的錢糧,其中河南那邊還好,雖然兩月未下雨,但旱災還未形成,如果老天開眼,降下一場大雨的話,這場旱災倒是可以化解。
可是遼東那邊的雪災已經等不及了,大雪壓塌了房屋無數,受災的百姓數以萬計,遼東都司那邊幾次上書報急,如果再不賑災的話,說不定災民就要發生暴亂了。
麵對這種情況,李東陽建議將京城的存糧抽調出來,暫時送到遼東救急,不過這件事的阻力很大,畢竟京城這麼多人,若是沒有存糧,萬一有點風吹草動,到時京城就要大亂了。
“開年就不順,今年還不知道會有什麼災荒啊!”
李東陽越想越頭疼,最後也不禁手撫額頭自語道。
馬車一路飛奔,很快來到李東陽的府邸門前,車夫將凳子放在馬車前,扶著李東陽下了馬車。
府中的管事這時也殷勤的跑上前稟報道:“老爺,禮部主事李深,帶著兩個年輕人前來拜訪,說是有什麼重要的事要見您。”